曾承凯
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曾承凯,男,2010年12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林邑中学。他品学兼优,爱好体育,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创作背景:作者将空调拟人化,赋予它情感与温度,既展现了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也反思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代表作品
气候调节大师
参赛作者:曾承凯(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老师:朱志虹(郴州市林邑中学)
在我家客厅的一隅,矗立着一台空调,它宛如一位忠诚而全能的“气候小助手”。无论是酷暑难耐的夏日,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它都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家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
这台空调外观简约大方,呈规整的长方体,洁白的身体纯净如雪,表面光滑是似鉴,在阳光的轻抚下,折射出柔和的光泽,给人一种清新雅致之感。正面的显示屏,恰似他智慧的双眸,清晰地展示着温度,风速与运行模式等关键信息,仿佛无声的诉说着即将为我们打造的舒适的天地。
当夏日的骄阳无情炙烤大地,室外温度攀升至30℃左右时,室内便如同蒸笼一般闷热难耐。此时,只需轻点遥控器,丝丝凉意便从风口涌出,同时伴随着轻微而有序的“嗡嗡”声,宛如奏响了一曲清凉小调。
不出一分钟,凉意便如山间澄澈的溪流般淌过房间的每一寸空间,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清凉的海底世界。将温度设定在26℃,那是最为宜人的状态,不仅对人体舒适,也对环境友好。在此温度下,我们可以惬意地阅读、沉浸在甜美的梦乡,或是欣赏精彩的电视剧,外界的滚滚热浪早已被抛之脑后。不仅如此,它的静音效果也十分出色,几乎不会打扰到我们的宁静时光。
而当严冬的寒风如刀割般呼啸,冰凉的气息弥漫每个角落时,空调又迅速切换角色,化身为温暖的使者。开启制热模式后,温暖的气流起初如清风般缓缓与屋内冷空气交融,随后化作强劲的暖流,如汹涌的潮水般将寒冷驱散。坐在客厅里,温暖仿佛化作一双柔和的手,轻轻抚慰着我们的心灵。孩子们可以“蜕去”厚重的棉衣,尽情玩耍;老人们则可以悠闲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冬日的温暖时光,可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家中的这台空调,早已不再是一件冰冷的电器,而是我们生活中一位无声的守护者。它像一位智慧的管家,精准地调节着家中的温度,也调节着我们的心情。无论是夏日的清凉还是冬日的温暖,它总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刻悄然出现,带来恰到好处的舒适。它的存在,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多了一份安心与依赖。
然而,空调虽好,却也提醒着我们与自然的距离。它为我们隔绝了外界的酷暑与严寒,却也让我们少了许多感受四季变化的机会。推开窗户,让自然的风吹进房间,感受阳光的温暖或雨后的清新,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毕竟,生活的美好不仅在于恒温的舒适,更在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温馨提示:空调虽好,但别忘了与自然亲近。走出房间,感受四季的变换,让身心在自然的怀抱中焕发活力。
随 感
参赛作者:曾承凯(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老师:曹小和(郴州市林邑中学)
走进鲁迅的《社戏》,那质朴纯真的乡村画卷,如同一缕轻风,悄然拨开时光的迷雾,将我引入一个充满童趣与温情的世界。
文中那群乡村小伙伴的形象鲜活生动,令人难以忘怀。他们热情好客,率直坦诚,当“我”因看不成戏而满心沮丧时,双喜挺身而出,以他的聪慧与担当,不仅巧妙地打消了大人的顾虑,还带着大家划船前往赵庄途中,小伙伴们分工协作,撑篙的撑篙,烧火的烧水,“我”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纯粹的友情。那夜的月色,那潺潺的流水,那豆麦和水草的清香,都因这份情谊而变得格外动人。
社戏,在文中不仅仅是一场演出,它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乡村生活的热闹与希望。尽管年幼的“我”当时未必能完全领会社戏的精美,但那热闹非凡的场景,演员们色彩斑斓的服饰,锣鼓喧天的声响,都深深烙印在记忆深处。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传统民俗文化就像这样一场社戏,或许在我们年少时未能真正领悟其价值,可它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文化根系的一部分。
而文中对乡村生活的描写,充满了诗意与烟火气。从平桥村的“乐土”印象,到大家一起偷豆煮豆的趣事,无不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自由。相较于城市的喧嚣与复杂,乡村的宁静与单纯,人与人之间毫无心机的相处方式,宛如一股清泉,滋润着在尘世中疲惫奔波的躯壳。
《社戏》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纯真、美好的追寻。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美好往往藏匿于看似平凡的瞬间,藏匿于真挚的情感中,藏匿于简单的快乐中。
即便岁月流逝,我们也应回首过往,从这样的文学里汲取力量,坚守心中那纯净的土地。
作品点评
《气候调节大师》这段文章对空调的描写细致入微,从外观到功能,生动展现其在不同季节为家庭带来的舒适体验,赋予空调 “守护者”“管家” 等拟人化形象,结尾还巧妙升华,提醒人们在享受科技便利时莫忘亲近自然,兼具文采与思考。
《随感》这段赏析精妙入微,从人物形象、社戏内涵、乡村生活等多维度剖析《社戏》。既挖掘出文本中友情、民俗文化等深层价值,又联系现实,展现乡村与城市的对比。结尾升华,点明作品对读者心灵的触动,引人深思 。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 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