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妍
湖南警察学院学生
写给便江的散文诗
参赛作者:李夏妍(湖南警察学院)
指导老师:邓芳利(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一)
我的家乡在湘南永兴,那里有一条河,叫便江。
(二)
我很爱家乡的那条河,
或奔涌,或含蓄,或敏感,或多变。
她几乎贯穿了所有永兴人的日常生活。
那流淌着的水,与永兴人的血脉发生了奇妙的共鸣,
休戚相关、命运相连。
妈妈说,我刚出生的时候,便江就发了大水,
淹没了从家通向医院的那座桥。
为帮生病的我检查身体,爸爸是用一只塑料瓶装上我的大便,趟过河水淹没的桥面,送到河对岸的医院检验。
按道理说我应该害怕这条会发怒的河水,可不知为何,每当想起便江,我心里永远都是温暖和自豪。
儿时,爸爸还没考进城里的时候,便江边是妈妈带着我和爸爸举行团圆仪式的基地。
到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便江桥是我和同样被早高峰堵车的同学隔着车窗打招呼的场地。
就连18岁第一次离开家去上大学,便江河都在用她独特的嗓音唱着《送别》。
妈妈牵着我的手,曾无数遍走过便江的南大桥北大桥,或上学,或跳舞,或唱歌,或阅读,教我如何学习和认识这个世界。爸爸用电动车载着我围着便江边绕过一圈又一圈,他早已习惯用温暖的后背融化我所有的心事。
而便江像是一个可靠的见证者。她见过我所有的喜怒哀惧,见过我目前所有阶段的模样。
她见过我蹒跚学步,见过我牙牙学语,也见过我吟诗作赋,见过我初长成人。
她看着她流经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个人和自己爱着的人们共同描绘着可爱的人生画卷。她细数着一帧一帧,内心满足而愈发温柔。像宇宙捡起一片银河,惊喜的发现,里面的人类快乐的给手里的小玩意儿起了一个多么浪漫的名字。但她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幸福地唱着永恒的歌。
(三)
便江的歌声其实很小,小到哪怕儿时,我抱着西瓜盘腿坐在河边也不一定听得清她的呢喃。
便江的歌声其实很大,大到哪怕现在我已然来到了“远方”,还是时不时能听见她的叮咛。
刚刚离开家乡,很不习惯,于是当晚就开始想家。夜晚最孤寂的时候,我听见便江河跟我说:“一切都在向前,孩子,你要向前看。”
刚刚可以独当一面,很焦虑,于是各种小事都能让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无助到想哭的时候,我听见便江河跟我说:“沙砾不能阻止我前行,你也一样。闭着眼,跨过去就行。”
刚刚进入大学生活,很迷茫,于是疲于应付,渐渐淡忘了曾经的热爱和憧憬。直到放假回家,当我再次站上便江桥上,看着便江的粼粼波光,看她势如破竹般一层层攻入我的心房。我听见她问我:“大学与你而言是什么呢?是找份工作的平台,是拓宽社交的舞台,还是汲取知识,拓宽视野,培养技能的良机呢?”于是曾经的愿望忽然就像一只只蝴蝶,温柔又强势的闯入我的脑海。而我猝不及防,却甘之如饴。
便江就是这么狡猾,明明是她将我养成这个样子的。明明是她用流动的水教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明明是她用深邃的水教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明明是她用多变的水教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明是她用坚定的水教我“一呼一吸,一浮一沉,涓滴细流,奔入江海”。她教会了我灵活善思,开放包容,她教会了我胸怀大志,重视团结,她让我从爱着身边的人,逐渐爱上了整个世界的人。
而当我迷茫痛苦时,她总这样提醒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怎么通过解决正在面临的问题,真正的向你心中的那个自己迈进?”看,好像我这么努力只有我自己的原因似的。
便江更可恶的是,每当我为了偷会儿懒,忍不住要出声反驳她,她总要以骄傲的姿态从我眼前流过,似是在向我宣告:“看,我的要求我都做到了,该你了。”
便江啊,她像一个以身作则的母亲,对待孩子可以温柔可以严厉。孩子成长时,她适时教育;而当孩子向她展示成长的果实时,她却只会笑笑说:“这都是你自己的功劳,我只是一个幸运的见证者。”
幸好啊,便江,我也是你绘就史诗的见证者。我看见你从东江而来,向耒水而去,涌入湘江,达洞庭,抵长江,终于汇入东海,走向世界。
这一路,你经历了太多太多。我见过你因为遇见风暴的慌张,我见过你因为受到污染的哀伤,我见过你因为看见花谢的惋惜,我也见过你因为听见人走的悲凉。
不怕啊,便江。你要相信你是如此的强大。
不怕啊,便江。你要相信永兴人民是如此的爱着你,依恋着你。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历经沧桑,但永远年轻的你。
(四)
我的家乡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便江。
爱她爱到不能自已,于是终于拿起手中的笔,想把我的爱写给她听。
便江啊,我爱你,你是否听见了呢?
江水啊,你只需向前。因为我听见了你的回音,只是都藏进了你汩汩的浅斟低唱里。
作品点评
本文的构思较为巧妙,把感恩父母、感恩故土、感恩祖国三者以“心中的河”串通起来,前后呼应,充满了正能量。在体裁上,以散文诗的方式,更增加了表现力和穿透力。在语言表达上,感情细腻、真实感人,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