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雅曼 | 郴州市资兴市第一完全小学学生
2025-04-07 16:18:56

邹雅曼

郴州市资兴市第一完全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邹雅曼,女,2013年3月出生,现就读于资兴市第一完全小学。她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少先队员,先后获得了郴州市“书香少年”“优秀小演员”“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并在“一带一路”青少年文化艺术语言类全国总展演、华语行(湖南)语言朗诵、郴州电视台“全民读书节”等活动中多次荣获特金奖、金奖。

创作背景:2024年暑假,资兴市受“格美”台风影响,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资兴市立即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从那时起,邹雅曼就非常关注灾区的情况,时常从参加灾后重建工作的爸爸那里了解一线救灾动态,写下了《风雨中,爱让家乡格外美》这篇文章。

代表作品

风雨中,爱让家乡格外美

参赛作者:邹雅曼(郴州市资兴市第一完全小学)

指导老师:樊  琼(郴州市资兴市第一完全小学)


郴州,我魂牵梦萦的家乡,这里山水如画,历史悠久,红色的故事代代流传,更有温暖的人间大爱,如璀璨星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2024年暑假,台风“格美”以排山倒海之势侵袭郴州资兴。刹那间,强风裹挟暴雨,无情地席卷资兴多个乡镇。村庄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许多房屋轰然倒塌,村民们不得不撤离家园,只能看着家园被洪水一点点吞噬。同时,通信线路被狂风暴雨扯断,受灾村镇与外界失去联系,大家孤立无援,陷入深深的恐惧,往日的祥和被这场灾难撕得粉碎。

天灾无情人有爱!灾情发生后,资兴人民并未被吓倒,在政府的有力组织和带领下,各方救援力量迅速行动。我的爸爸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他第一时间响应市委市政府的指令,与单位几名叔叔第一时间下沉结对联系的村打探灾情,沿路与救险突击队一起清理路障、疏散群众等,全力以赴抢险救灾。

我清楚记得那是2024年7月28日中午12点多,爸爸从救灾一线返回市区,都没顾得上吃饭就赶赴资兴市“格美”台风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指挥部综合组信息岗位调度收集各工作组抢险救援情况、灾情、水情等信息。在应急抢险阶段,他连续40天坚守岗位,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搭建起灾情传递的“生命通道”,为科学决策救灾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抢险救灾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后,他又马不停蹄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至今,每日跟踪受灾群众搬迁重建安置进度情况,我的爸爸以“信息零差错、指令零延迟”的职业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成为防汛救灾战线上的“隐形守护者”。

爸爸坚定的身影,在风雨中令人动容。在我的家乡,像这样全力救灾、跨越艰难险阻传递爱心的行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车车救灾物资运往灾区,一批批志愿者顶风冒雨,穿梭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与受灾群众同甘共苦。在大家的努力下,阻断的道路、桥梁被抢通,通信、电力被恢复,损毁的家园逐渐修复,受难的灾民得到及时救助,住进了新的温暖家园。从新闻里看到受灾的学生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焕然一新的校园,那一刻,我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虽然无法奔赴灾区一线,但我的心始终与受灾群众紧紧相连。

家乡的风景,为什么如此迷人?不仅仅是因为大自然赋予的山水之美,更在于家乡有无数心怀大爱的人。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让家乡的风景更加动人,让这片土地充满希望。相信经历风雨洗礼的资兴,未来会更加美好。


作品点评

文章以家乡郴州资兴受灾及救援作为核心,通过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事例,饱含深情地展开叙述。作者巧妙地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生动呈现出灾难面前涌动的人间大爱。在结尾部分,文章自然地升华主题,笔触转向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期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与坚定信念。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