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年,郴州撤地建市30周年,永兴县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在这片土地上,从红色革命的烽火硝烟到绿色发展的生态转型,从脱贫攻坚的砥砺奋进到乡村振兴的全面开花,处处闪耀着“信心的力量”。永兴人民用30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一部“中国银都”的传奇篇章,诠释了“信念如炬,方能破茧成蝶”的深刻内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正是“理润郴心”信念力量的最佳注脚。
红色基因:板梁古村的信念传承
在永兴县板梁古村,青石板路上的马蹄印依然清晰,诉说着湘南起义的峥嵘岁月。由古村祠堂改造而成的“初心”学堂里,县花鼓剧团每年实景演出的《板梁夺枪》《大将情怀》《嫂子送饭》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那些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身影仿佛穿越时空而来,让永兴儿女面对经济转型阵痛时,依然能从红色血脉中汲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
▲红色底蕴深厚的板梁古村
绿色涅槃:稀贵金属产业的转型之路
走进柏林工业园区某环保科技公司车间,智能机械臂正将废旧电路板拆解成金、银、铂等20余种稀贵金属。
柏林工业园区的工作人员黄群芳指着中央控制屏上的实时数据说:“去年,我们从5万吨‘城市矿产’中提炼出价值30亿元的金属,相当于减少50座金矿的开采。”
面对早期被讥讽为“垃圾经济”的质疑,永兴人用108项国家专利、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将资源综合回收率提升至98.7%,让“中国银都”的招牌在绿色光芒中愈发璀璨。
▲柏林工业园区某环保企业的工人正在作业
乡村振兴:油茶花里的致富密码
在湘南的层峦叠嶂间,油茶花悄然绽放,洁白花瓣间藏着乡村振兴的密钥。高亭司镇的山坡上,曾经荒芜的山地如今铺满油茶林,智慧农业系统在山间无声运行,传感器如同敏锐的触角,将土壤湿度、光照时长等数据实时传输,为油茶生长提供精准呵护。
在“金陵乡”的榨油车间,古老茶油的压榨工艺和现代科技交织成一幅新图景。高亭司镇的变化,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村民们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种植,而是将油茶产业与现代经济形态紧密结合。合作社统一管理,电商拓宽销路,油茶林不仅结出了金灿灿的茶果,更结出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许。
油茶花年年开,永兴人用“互联网+农业”思维,重新编织传统产业的经纬,让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文旅融合:文创园里的青春交响
当夜幕降临,永兴县文创园内灯火璀璨,创意与传统的碰撞在这里奏响青春的交响。园区的“创意工坊”里,游客们正围坐在工作台前,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制作银饰。非遗传承人将传统制银工艺分解成28个体验模块,让零基础的游客也能在三小时内完成一件专属银饰作品,将“永兴记忆”带回家。
▲永兴的非遗传承人正在制作银制工艺品
永兴人用创意激活沉睡的文化资源,让千年银都成为“诗与远方”的最佳诠释。从非遗传承到数字艺术,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消费场景,文创园用文化的力量,让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成为郴州文旅融合的“青春地标”。
▲永兴县“中国银都”文创园
结语:续写“点石成金”的新时代答卷
站在撤地建市30周年的新起点,永兴儿女正以“闯、创、干”的精神风貌,投身“五好”园区建设。从上海交大稀贵金属联合实验室的蓝图,到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每一张崭新的时代考卷上,都书写着永兴人不变的信念:“只要精神不滑坡,金银财宝垒成河!”
当红色基因与创新基因深度融合,永兴这座“千年银都”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永兴的故事,是郴州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就有力量。
作者单位:永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