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蕊儿
郴州市第十五中学学生
品郴山灵秀 书郴水风华
参赛作者:黄蕊儿(郴州市第十五中学)
指导老师:周舒(郴州市第十五中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华夏大地的版图上,郴州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湘南大地。其山,钟灵毓秀;其水,潋滟风华。我们漫步于郴州的山水之间,就如同踏入一幅徐徐铺展的诗意长卷,每一处风景都在倾诉着岁月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自豪感也在心底不断翻涌。
踏入郴州的群山,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梦幻之境。莽山,恰似一位巍峨的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其峰峦叠嶂,云雾缭绕,仿若人间仙境。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四周是茂密的森林,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宛如梦幻的舞台灯光。耳边,是鸟儿欢快的歌声,它们在枝头跳跃嬉戏,为这片山林增添了无尽的生机。正如古人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在这莽山之中,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登上山顶,极目远眺,连绵的山峦尽收眼底,那磅礴的气势,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而郴州的水,亦有着独特的韵味。东江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郴州的大地上。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清晨,湖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如梦如幻,仿若人间仙境。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湖面上,金色的光芒与雾气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美不胜收。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湖水被染成了橙红色,波光闪烁,宛如一条流动的彩带。
郴州的山水,不仅孕育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滋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在这片土地上,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苏仙岭,因苏仙的传说而闻名遐迩。相传,西汉时期,郴州城东潘家坪有一位潘姓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偶感河中漂来的五彩丝线,遂有身孕,产下一名男婴。此男婴便是苏仙。苏仙自幼聪慧,长大后在苏仙岭上修仙得道,造福百姓。这个美丽的传说,为苏仙岭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此外,郴州还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唐代诗人韩愈曾被贬至郴州,他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韩愈用他那豪放的笔触,描绘了郴州山水的壮丽景色。而宋代词人秦观,在郴州留下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更是千古绝唱:“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首词,将秦观内心的愁苦与对郴州山水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品郴山灵秀,书郴水风华。郴州的山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郴州的人文,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璀璨明珠。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用心去感受它的山水之美,用情去体会它的人文之韵,我们会发现,郴州,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份源自家乡的自豪感,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灵魂深处,它绝非一时的热血澎湃,而是承载着传承家乡文化、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
作品点评
文章以细腻笔触展现郴州之美,情感真挚。描写莽山、东江湖景色,还有讲述传说、引用诗词,都很精彩。不过,逻辑连贯性有提升空间。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