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昱涵 | 郴州市第九中学学生
2025-04-03 18:16:47

熊昱涵

郴州市第九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熊昱涵,男,2012年7月出生,现就读郴州市第九中学。作者语文成绩优异,在2024年郴州市期末考试中获得过“语文单科王”。热爱绘画,曾获得过郴州市第九中学2024年绘画比赛一等奖。多次参加校内外征文比赛,发表过多篇文章。

代表作品

郴州山水情


参赛作者:熊昱涵郴州市第九中学

指导老师:梦帆郴州市第九中学)


山水画卷,郴州相见。郴州如同一幅水墨画缓缓展开,画里有着巍峨的郴山,绵长的郴水,山水的背后更蕴含着郴州人民对郴州一方水土的无限深情。

郴山

 提起郴山,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被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的郴州苏仙岭。苏仙岭原名牛脾山,满山古松笼翠,云雾缭绕,构成“苏仙云松”的奇观。苏仙岭因苏仙的传说而闻名,在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山里还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比如升仙石,白鹿洞……就以升仙石为例:升仙石是苏仙岭上的一处重要景观,传说是跨鹤升仙的地方。升仙石位于苏仙岭的南禅寺下方,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见证着苏仙在此飞升成仙的神奇时刻。

 除了苏仙岭,莽山五指峰也享有盛名。它如巨笔蘸云,书写绿水青山的生态宣言,它也是郴州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不同季节,莽山的景色各异,春天里山上盛开的鲜花,夏季里绿树成荫,秋季里藏青的树叶满山遍野,冬季里银装素裹的莽山,美不胜收。

 郴山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生态文明的宣言——退耕还林让荒坡披绿,禁渔护水令江河焕颜。新时代的郴州人用行动诠释:守护层峦叠翠,便是为子孙存下“绿色银行”;守护青山,便是为子孙存续“绿色基因库”。

郴水

“曼雾云霞生雨烟,渔夫乘舟画漫卷。晨曦初霁映东江,十里长峭青墨染。”这首诗描述的是早晨时云雾环绕的雾漫小东江,也就是最著名的郴水。清晨推开家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起起伏伏的青山,这些青山如同用墨水韵染的水墨画。往下再看,云雾环绕一整个湖,增加了空灵的气息,好似此地有仙人居住。湖面清澈无比,如同一块空灵的水晶。早晨六点,天才蒙蒙亮,湖上就有渔民划着舟在打鱼了。“雾漫小东江”和这些美不胜收的景物,成为郴州山水画卷的代表。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水以百转柔情,串联起千年文脉的璀璨珠链。长乐江清波荡漾,倒映潘家湾古村的黛瓦炊烟;沙洲河碧玉含光,轻抚白樟侬寺的千年佛影。更令人振奋的是,郴水正涌动科技新潮——“数字东江”平台实时监测水质,石墨烯产业在江岸崛起,生态鱼道助力洄游生物归乡。郴州人以水为媒,让古老智慧与现代文明共谱绿水青山的实践长歌。

 郴州以水为媒,让千年文脉与科技之光共振,唱响守正创新的实践强音。

郴情

 郴情不仅仅是郴州人民对郴州的热爱与赞美,也是郴州人民对郴江河的情感和保护的行动。郴情如炬,以文化自信照亮奋进征程,年轻一代以创新之姿,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街巷间,少年摄影团用镜头捕捉古村晨雾与新城霓虹;校园里,红领巾讲解员在博物馆讲述苏轼仙踪与青蛙化龙传奇。他们用行动宣告:文化传承不是复刻旧卷,而是让千年基因在新时代破茧成蝶!

 郴山之巍峨,是新时代砥砺奋进的铿锵脚步;郴水之澄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庄严承诺;郴情之炽热,是文化自信自强的青春宣言!让我们以山为砚,研墨挥毫记录壮阔时代;以水为弦,弹奏强音讴歌崭新气象;以情为炬,照亮郴州文化强势崛起的康庄大道!



作品点评

  本文以“郴山”“郴水”“郴情”为经纬,勾勒郴州山水人文的磅礴诗章。笔锋如椽,绘苏仙岭云松奇绝、雾漫东江空灵如幻,自然画卷中饱含生态哲思;引诗词典故,融科技新潮,古今辉映间彰显守正创新之志。更以少年视角点燃文化传承薪火,将深沉乡情化为青春担当。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 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