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娥 |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2025-04-03 15:18:35



周文娥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简介

周文娥,笔名“清水心荷”,女,1963年2月出生,郴州市安仁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六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鲁迅文学院湖南诗歌班学员。著有诗集《心荷清影》。诗作散见《星星》《绿风》《湖南文学》《散文诗》《中国诗歌》《椰城》《青岛文学》《散文诗世界》《绿洲》《天津诗人》《郴州日报》等,作品入选国内多种诗歌选本。在国内诗歌大赛中获奖近二十次。


代表作品

万华岩,石与水的时光简史

参赛作者:周文娥(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这是正在生长的溶洞,这是一条正在发育的地下河。

洞是什么,河是什么,水是什么、石是什么。

溶洞里敞开着古、奇、绝、幽的特点。


原始的色调上升到旅游的主色调。

许多脚步来到这里,这个古朴的绝美之地,不缺少游客的身影。

一条暗河从洞里穿过,再穿过一阵清凉。

九千米长度的洞穴系统主,支洞已经完全打开。


”水下晶锥”景观,落在世界笫二次发现的天然奇宝惊叹上,

像一块块写到万华岩溶洞水下晶锥的关键词,被无数双眼睛读来读去。

万华岩最好的时光,站在九公里的石头上,喊一声,那落在溶洞的一声声回音,仿佛又回到亿万年前某个形成的时代。



万华岩,水石重心的一首抒情长诗,

洞外泉,洞内天,洞中洞,洞里的溶岩石像,连着2200米古老的主洞,

从未割断游客对一个神秘溶洞的青睐与倾倒。


它发育着、蜿蜒着、曲折着、迂回着,从亿万年气息母岩的深褶里,一点点露出神奇与古朴,

一点点融入一条暗河的最深处。


它已经习惯与一些游览、考察,写下的诗词题刻与游记资料的人,

一同饱览石美、水秀、洞幽、气爽的磅礴。

习惯在万华岩打开的三大特色上,

触摸流石坝钟乳石的发育史、触摸发育中的水下晶锥和钙膜、触摸地下河的坡度和神奇度。

习惯把25处景点的奇妙,搬到诗歌里。



溶洞有一个优美而漫长的生长期。

带着科学的经营与管理,带着对岩石的渴望与向往,

一步步走出郴州。

这是多么美的景象。


我在溶洞里,听见泉水敲击石头的叮咚声。

看见大自然打开的一条条洞穴,

露出仙骨、石骨、诗骨。


奇石耸立,泉水亮出嘀嗒声。

一串串脚印,沿着千奇百怪的石路,进入一条时光简史。

不知道溶洞里,

一条瀑布,是怎样坠入幽深,再化成石魂、水魂。


一块石头肯定知道,2200米已开发的游览段,

哪儿是漂流道、哪儿是康养地、哪儿是游览出囗,

哪条路上生长着欢声笑语,

哪条路上歇着一双疲惫的脚,

哪些人心里生长着茂盛的恋情。


看不清一滴水对一块石头的穿透力。

看不清一块石头对一条暗河的亲密度。

但一块石头与一滴水的爱,总是从洞里冒了出来。



我也曾几度坐在塔松傲雪、湘南风貌、石蛋生革、艺术宝殿、水下晶锥的五绝景观里,

翻阅自南宋至今留下的诗词、题刻、游记资料。


一群石头的身份,渐渐进入空灵。

仰之弥高,与三十米叠起的路线,亲密接触,深深交谈。

很多泉水,融入石头的核心区。


它们带着万华岩遥远的秉性与特质,至今没有停止发育,没有放下成长的信念。

那些深藏洞内的生长结,神秘结,

需要解析的密码。



我不急于在一条幽深里找到溶洞的原始发音,不急于用我的诗句,回应溶洞的纵横、河流的纵深、溶岩的特质。

不急于抒写越来越形态多样的,钟乳石形态、急流、险滩、悬瀑的神韵。


我只想在溶洞里,读来来往往的游人,叮叮咚咚的水声。

把我的触须伸到28.5平方千米的地下河洞穴系统上,

向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泉水问好。


或是,以一滴水和一块石头的身份,

表达我的爱慕之心、敬畏之心。

再把一条游艇划过来,赶着一条秀水、一条古老的石岸划过去。


在一个别有洞天里,爱着它的弯和曲。

然后把我的爱放到另一种爱里,长出石一样的坚韧,水一样的柔软。

与我深爱的万华岩幸福而行。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万华岩为主题,将石与水的交融娓娓道来。作者用优美灵动的笔触,描绘出溶洞的古奇绝幽,从独特景观到地质特色,从游客的足迹到历史的沉淀,全方位展现万华岩魅力。诗中情感真挚,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溢于言表,意象丰富,引领读者走进万华岩的时光简史,感受其神秘与永恒。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龙琦钰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