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惜
郴州市第九中学学生
山水画卷 郴州相见
参赛作者:曾惜(郴州市第九中学)
指导老师:朱耀强(郴州市第九中学)
郴山巍峨,以千年风骨擎起一方热土的脊梁;郴水澄澈,以亘古柔情滋养代代儿女的心田;郴情炽热,以文化薪火点亮新时代的璀璨篇章。这片湘南大地,正以山水为墨、人文为笔,书写着新时代的壮美画卷。
郴山,郴州的脊梁
郴州最享有盛名的山是被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岭。苏仙岭得名颇具神话色彩,据传西汉年间,苏耽母亲洗衣受孕生下苏耽。出生后苏耽便有白鹤以羽暖其身,白鹿喂其奶水。长大后苏耽学得仙术,最重要的是他预知次年郴州将遭瘟疫,于是传授母亲以井水、橘叶熬药的方法救治百姓,因此被百姓称为神仙。
如果说苏仙岭得名的故事为郴州这片大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那莽山的闻名则是郴州“山水画卷”美誉的证据。
提起郴山不得不提的还有莽山。莽山以“原始生态第一山”而蜚声天下,五指峰直插云霄,似玉柱擎天,群峰竞秀,绿树如飞,飞泉流瀑,百鸟争鸣。千百万年来,莽山支撑茫茫南岭,隔阻岭南岭北出入,曾让湘粤两省百姓“畏途巉岩不可攀”,而今依旧雄阔、险峭与冷峻。
郴州出名的山不胜枚举,举办过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开幕式的飞天山、中国最“奇葩”的龙脊形丹霞奇观高椅岭、溶洞与典型且绝美的喀斯特奇观万华岩……它们共同构成郴州的脊梁,使郴州屹立湖南的最南端。
郴水,郴州的血脉
郴州山水美如画卷,扬名中外,惊艳天下的郴水景观当属“雾漫小东江”了。小东江是一轴空蒙的水墨丹青,更是一幅山水写意画。画里有暗暗的山,幽幽的水,隐隐的树和约约的舟。
最妙的是水墨留白艺术——那是雾,小东江的雾。每逢久雨初霁的清晨,自水面至两岸的山腰,全是雾的领地。雾,悄无声息,在静悄悄地升腾、氤氲,像一枚枚银白的蚕茧在抽丝,像一团团被巧匠弹得纷纷扬扬的新棉,演绎诗意的浪漫和唯美。
如果说东江湖是郴水美如画的代表,是自然的馈赠,那郴江的转变则显示出郴州新时代生态治理的成效。
穿梭在郴州腹地的郴江,是郴州人民的母亲河。暮秋初冬,漫步郴江河畔,河水碧波荡漾,鱼鸟嬉戏欢歌,一派生机活力。近年来,深谙“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郴州人,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护河保卫战”。一度水污染严重的郴江河,如今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郴水是郴州的血脉,洗去历史的沧桑,焕发时代的生机。这片郴水,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生动注脚。郴州人用心守护、用行动诠释:绿水青山,正是金山银山的根基。
郴情,郴州的纽带
站在时代潮头回望,郴山是脊梁,挺立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郴水是血脉,流淌着开放包容的胸怀;郴情是纽带,联结着过去与未来的辉煌。看!东江湖的碧波正托起生态经济的巨轮,古驿道的青石正铺就乡村振兴的坦途,博物馆的典籍正孵化文化创意的星火。新时代的郴州,山水与人文共振,传统与创新交响,古老的土地正迸发青春的活力。
让我们以山为砚、以水为墨、以情为魂,共同书写属于郴州、属于新时代的盛世华章!山水画卷,郴州相见!
作品点评
本文以郴州山水为媒介,笔触灵动,抒发对郴州的感情。山水拟人,脊梁血脉相承,赋予地域以生命;神话与生态交织,历史同当代辉映,行文如丹青泼墨,诗意盎然。既有苏仙传说的绮丽想象,又有东江湖雾的朦胧写意,更融生态治理的时代精神。三章环扣,形散神凝,展现郴州山水画卷之壮美,亦彰显少年胸怀家国的赤子情思。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 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