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优优 | 郴州市第六中学学生
2025-04-03 12:40:50

李优优

郴州市第六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李优优,女,2012年1月出生,目前就读于郴州市第六中学,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人。

创作背景:作者来自郴州对口帮扶的吐鲁番托克逊县,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从白杨河畔出发,穿过天山,途经大半个中国,从“风城”托克逊来到了“林邑之城”郴州,从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来到了“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只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她爱家乡如火一般热情的火焰山、如水一般柔情的白杨河,也爱这“一步一仙境”的苏仙岭。


代表作品

一步一仙境 

一景一千年

参赛作者:李优优郴州市六中

指导老师:刘  宏(郴州市六中

郴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秦观笔下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便是写的郴州。同时,它也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拥有许多风景名胜区。苏仙岭,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与瑰丽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自古以来便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和"湘南胜地"的美誉,是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之地。

今天,就让我带你们如身临其境般地体验一次游苏仙岭,看看苏仙岭到底有哪些景观与历史文化。

 一来到苏仙岭,就能看到刻着"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牌坊。有人问,为什么苏仙岭是"天下第十八福地"呢?其实是源于苏仙岭在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苏仙岭自古被视为得福之地,因西汉苏耽在此修道成仙的传说,加之历代道教典籍的推崇,最终被定位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八位,所以被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

 跨过山门,喧嚣渐远,只余鸟鸣啁啾,溪水潺潺。石阶两侧,古藤缠绕,野花点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这一刻,仿佛跨越了某种无形的界限,从凡尘步入仙境。我不禁感叹,苏仙岭的山门不仅是一道物理的界限,更是一道心灵的屏障,将尘世的纷扰隔绝在外,只留下宁静与美好。

 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三面环树的草地。小草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绿中带金的颜色,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草尖,显得小草们就像刚洗完头的孩子。人们慵懒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孩子们在草地上尽情地玩耍。

起了风,你还可以看见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的场景,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草地的右边是一些刻有福字的石头。这些福字石头从山脚一直向前延伸,我闲来无事,想到语文老师曾让我们去数一数一共有几块福字石头,于是便跟着这些福字石头数——共有十八块。据说这些石头上刻着的“福”字,是出自唐代以来十八代名君之手,题名为“万福山”,暗寓苏仙岭为“福地”。

传说中,经过这些福字石头,摸一摸“福”字,数一数“福”字,走一走“福”字,可以沾染福气,祈求洪福齐天。于是我也触摸了几下“福字”,希望郴州的旅游业发展得更好,郴州的人民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有一块福字石头旁有一棵特别的树,与其他的树不同,即便是春天,它的叶片仍是橘黄色的,和煦的阳光打在上面,金色的阳光与橘黄色的叶片相映衬,散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往前走几步仰头看,你就会看到仿佛水墨画般的景象——那树叶如同是金墨水点出来的随意几笔,稀疏但却和挺拔的枝干相得益彰。阳光穿过叶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蔚蓝的天空又为它们增添了一抹色彩,简直是一幅浑然天成的自然画卷。

 草地的左边是一片竹林。站在竹林中,仿佛进入了武侠小说中描写的场景。偶然记起我第一次来到苏仙岭的时候,那时起了雾,雾中的竹子褪去了青绿,在雾中随风舞动、时隐时现,有种朦胧的美,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雾不清,竹不青,残香幽径影伶仃。"晴朗夏天时的竹林,又与起雾时忧郁的样子截然不同,别有一番新的风味。

竹叶是嫩绿的,从远处看,还是毛茸茸的!随风摆动的样子就像小狗开心时摇晃着的尾巴,充满活力与生机。我忍不住伸手轻抚竹叶,感受它的柔软与坚韧。

 继续前行,一座古朴的道观映入眼帘。青瓦飞檐,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观前古柏苍翠,枝干虬曲,似在诉说千年的沧桑。你可曾听说过"橘井泉香"的传说?相传苏耽在此修行时,用橘叶治愈了无数百姓,留下了这段佳话。殿内香烟袅袅,钟磬声声,让人不禁遥想当年苏耽在此修行的情景。我站在观前,心中充满了对这位仙人的敬仰,也感叹苏仙岭的灵秀与神奇。

 行至半山,一处幽深的洞穴映入眼帘。洞口藤蔓垂挂,洞内清凉幽静。你可知道,这里为何名白鹿洞?传说苏耽得道时,曾骑白鹿升天,而这只白鹿就栖息于此洞。洞内石壁上,依稀可见古人题刻,字迹斑驳却更显古意。站在洞前,仿佛能听到白鹿的蹄声,穿越时空而来。

  登临绝顶,一块平坦的巨石格外醒目。这就是传说中的飞升台,相传苏耽就是在此得道升天。你可曾想过,当年苏耽站在这里,望着群山云海,心中是何等境界?站在台上,极目远眺,群山如浪,云海翻腾,天地之大,令人顿生敬畏;自然之美,让人心旷神怡。

  快下山时,我看到了鼎鼎有名的“苏仙岭酸萝卜”,这酸萝卜如此有名,那必须得尝一尝啊!咬下去的第一感觉是爽脆,紧接着是酸辣,快咽下时,还能隐约感觉到一丝甜味。

下山途中,一处摩崖石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原来是三绝碑!上面刻着北宋词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字迹苍劲有力,是书法家米芾所写,旁边还有苏轼的题跋。传说秦观被郴州,写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惆怅,苏轼读后深深叹息。石碑静静矗立在青翠山林间,四周古树环绕,苔痕斑驳。微风拂过,仿佛能听见千年前文人的低吟。我轻轻触摸碑文,感受历史的温度,心中涌起对古人命运的感慨。这不仅仅是一块石碑,更是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它们记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也见证了苏仙岭的沧桑变迁。细细品读,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吟诵,感受到他们对这片山水的热爱。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告别苏仙岭。这座山,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观,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它像一位智者,静默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每一位寻访者的到来。在这里,人与自然对话,现实与传说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山水画卷。苏仙岭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形,更在于它的神,在于它给予每一位造访者的心灵慰藉与精神启迪。

  离别的脚步渐行渐远,但苏仙岭的倩影已深深印在心底。这座山,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种心境,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寄托。它提醒着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还有这样一方净土,可以让心灵找到栖息的港湾。苏仙岭,一步一仙境,一景一千年,等待着每一位寻访者的到来。

     

作品点评

 文章全方位描绘苏仙岭,从福地山门到飞升台,串联自然景观与历史传说,穿插酸萝卜等人文体验,结尾借景抒情。文字生动,情景交融,既让读者领略苏仙岭之美,也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  君

二审:娟丽

三审:陈  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