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亚 |  湘南学院学生
2025-04-03 14:35:15


周西亚

湘南学院学生



作者简介

周西亚,男,2004年8月出生,湘南学院在读学生,曾任白鹿文学社报刊组组长,作品多次被评为优秀习作,曾在《边城晚报《巴陵文学《湘南学院学报发表文章数篇。

创作背景:作者十八岁生日那天,阳光正好,想起自己的过往和现在的大学生活,有所感悟,故作此篇。


代表作品

十八岁的夏天

参赛作者:周西亚(湘南学院)

我很喜欢夏天,宁静又热闹,如烟花般美好且易逝。

夏天是什么样的?在我的眼里,夏天是热烈阳光照出的一地斑驳碎影,是晒得暖洋洋的被子里藏匿着的淡淡的香气,是在晴空下晶莹剔透的没喝完的半瓶冰柠檬汽水,是聒噪的蝉鸣,也是夕阳西下之际吹过湖面的晚风。以及,某个云淡风轻的午后,远处那个少女的回眸。

如果夏天有颜色,那我想必然会是一个暖色调,而且在这其中又掺杂着阵阵清凉。

从前的从前,在无数个不再回来的夏日里,我总是会端起一杯清茶,独自站在窗边默默地向远方眺望。在视线的尽头是无尽的群峦,近处则是沐浴在阳光里宁静祥和的村庄,在村子和众山之间,还夹着夏日里青翠的稻田,微风拂过,便会卷起层层绿色的稻浪。就是这么些单调没有新意的风景,我一个人看过了一个又一个夏天。

青春果真易逝,初中眨眼便过去,高中三年也悄然间成为回忆,时间的列车开得太快太快,以至于我还来不及认真书写那些青涩美好的细节,便早已驶向下一个站点。曾经的那个少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在那些别人都低头奋笔疾书的日子里,他抬头望见了窗外的天空,以及那遥不可及的世界。至于那些被他藏在书包最底部的一篇篇散文,则是他写给未来某人的书信。少年坚信着在不久的将来,他也终会开启他的故事,在一个蝉鸣不止的夏天。

正是这些愚昧又可笑的幻想,支撑着我度过了那一段黯淡无光的日子,如今蓦然回首,似乎也会觉得就这么一路走过来了,真是不可思议。是啊,我就这样懵懵懂懂的,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夏天,跌跌撞撞地长大,连路边的风景都不曾细看,轻舟便已过万重山。

如此合理,又如此不合理。

如今,我生命中的第十八个夏天,也就这么快的逝去了。而走过的这些年想来,似乎也没有人们眼中所谓青春应有的模样和故事,好像无非就是每天在书海里徜徉,偶尔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上独自望着窗外慵懒的世界而出神,借一些余暇写一些无意义的东西,做着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到了饭点就约上三五好友去食堂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许多事情也仅仅是浅尝辄止的地步,来不及回味与遗憾更多,双脚就已经踏进了大学的大门。

时间还是这么残酷,不给我慢慢成长的机会就不断推搡着我前进。所幸,我还有现在可以把握。而今在湘南的林荫道上,仍能遇见那十八岁的光影。路边的香樟树在热浪中摇曳,树影斑驳处,年轻的生命正在绽放。在这个往后亦不再回来的夏日里,我会去探寻裕后街青石板上的光斑,直到老巷子尽头的茶馆中停下脚步,满上一杯温润的郴茶,看斜阳把古街的马头墙染成蜜色;抑或坐上巴士,去追逐仰天湖草原上自由的风,待到天色渐晚,便枕着松软的草坪仰看漫天繁星。

或许,人们口中十八岁的夏天,也未必总是轰轰烈烈,明媚如火。我们只消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尝试和探索便可,很多事情本就没有结果,也不需要结果,仅仅是去尝试,就足以称得上是一种美好。人生便如同这夏日,有酒就去喝,有歌就去唱,有时候青春走得比腻味更快。

当然,也有一些事情是需要无论如何都去坚持的,或许坚持下来了就是往后漫漫余生中熠熠生辉的星辰,譬如,认认真真的去爱一个想爱的人。尽管在这个一无所有的年纪,说什么“命中注定”“永远”之类的话都显得幼稚又可笑,却也能够成为许多年后的某一天午后,坐在房间里一边沐浴阳光一边追忆起往昔时,脑海里一段值得珍藏的纯粹的时光。我们可能也真的不知道彼此的陪伴能走过多久,或许是此刻,或许是四年,亦或许是往后的无数个夏天。而无论是哪一种,至少双方都有在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我想这就足够彼此共同面对这个美丽又残酷的世界了。

所以啊,年轻的旅行者,请不要只顾着赶路,多回头吧,回头看看那盛夏光年,看看那些青涩而美好的瞬间。拥抱自己的青春,就像飞鸟与蝉拥抱夏天——我如此告诫着自己。或许我一路走来总是小有遗憾的,然而我也清楚,只要怀揣着对未来的满心期待,现在的邂逅,就仍然为时不晚。

此刻,仰头饮尽东江湖水酿成的夏夜,忽然听见苏仙岭的松涛送来往昔的回音。原来这里早已将我十八岁的夏天拓印成册——北湖的荷香是扉页题诗,南塔的月影是水墨插画,而蜿蜒的郴江,恰是贯穿始终的装订线,串起所有未完成的诗行与不敢触碰的念想。我细数着郴江上泛起的涟漪,为自己的十八岁画上了句号。我终于明白,有些时光就如同这郴江上的晚风,拂过裕后街的黛瓦后便再难追寻。无论是那个波澜不惊的中学时代,还是此刻正在经历的大学生活,都是值得我我珍藏的所谓青春。无需多少人来过,一两个真正的朋友,以及有个值得去思念的人,足矣。

致那永不再回来的十八岁的夏天,那是一个独属于我的仅此而已的故事。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青春与夏日交织的生命体验,展现了独特的文学性与哲思性。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夏日意象系统:自然意象(稻浪/松涛)、生活意象(冰汽水/青石板)、时间意象(十八岁/万重山)形成立体交织。其中"郴江"作为核心意象,既承载地域文化符号,又隐喻时间不可逆性。这种虚实相生的意象群落,超越了普通怀旧散文的平面化书写。文章打破线性时间框架,采用普鲁斯特式的"时间晶体"结构,这种时空折叠手法,精准复现了青春记忆的碎片化本质。在"逝去/存在"的永恒命题中,该生展现出克制的抒情智慧:用"晒暖的被子香气"等通感细节替代直白感伤,以"飞鸟与蝉拥抱夏天"的生态隐喻消解成长焦虑。特别是"未完成的诗行与不敢触碰的念想"的矛盾修辞,营造出青涩特有的情感灰度。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龙琦钰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