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华 | 湘南学院学生
2025-04-01 17:21:19


刘丽华

湘南学院学生

作者简介

刘丽华女,2007年3月出生,湘南学院学生。

创作背景:在郴州求学期间,她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清晨,穿梭在苏仙岭弥漫的晨雾中,聆听鸟儿欢唱;傍晚,漫步在郴江边上,看余晖将江水染成橙红。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不仅如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听闻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受到郴州人民质朴的热情与善良,被这份独特的郴情深深触动。随着对郴州了解的加深,越发觉得这座城市的山水与人文值得被更多人知晓。于是,提笔写下对郴州的热爱,希望更多人感受到郴州的魅力 ,让这座城市的山水与温情,在文字中得以延续与升华。

代表作品

雾绣东江千叠韵,云耕莽岭九章心


参赛作者:刘丽华(湘南学院学生)

指导老师:李萱(湘南学院)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笔下的郴州,带着千年前的缱绻情思,穿越悠悠岁月,与现代的蓬勃朝气交织,绘就一幅山水人文交融的锦绣长卷。郴州,这座镶嵌在湖南南部的明珠,以郴山为脊梁、郴水为血脉、郴情为灵魂,滋养着一方土地,孕育着无尽诗意与梦想,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郴州儿女的心间。

郴山巍巍,守护着这一方家园。这里有“无寸山不丽,无一山不奇”的百里丹霞,有“一山连楚粤,五指汇千峰”的莽山,还有“仙山明秀远凡尘,紫殿朱亭接暖春”的苏仙岭。在我看来,莽山,是郴州山脉的杰出代表。踏入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仿佛踏入了一个原始的绿色世界。这里的山峰,或如利剑直插云霄,或似驼峰连绵起伏。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四周绿树成荫,古木参天。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山间的清泉在石缝中潺潺流淌,奏响了一曲自然的乐章。行至鬼子寨大峡谷,百米高的瀑布从绝崖上喷涌而下,气势磅礴。水流撞击在岩石上,迸射出无数水花,瀑布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周围的峡谷幽深静谧,奇松怪石林立,形态各异。在这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山风的轻抚,尘世的喧嚣被远远抛在身后。登上莽山山顶,极目远眺,山峦在云海中若隐若现。这一刻,心中满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与赞叹,郴山用它的雄伟与灵秀,给予了人们心灵的慰藉。

郴水悠悠,滋养着这片土地。这里有“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的东江,有“柳丝垂帘翠江边,风动柔条意缱绻”的翠江,郴江穿梭在这座城市中,江边的裕后街更是值得一提。每当夜幕降临,古代建筑与现代灯光的结合让人惊叹不已。漫步在郴江边,感受着江风的温柔,看着水中倒映的城市灯火,心中满是宁静与惬意。雾漫东江也是一番别样的景色。清晨,渔夫们早早地摇着小船,在江面上撒网捕鱼,那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的画面。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东江上,江水被染成了橙红色,波光粼粼。沿岸的垂柳依依,随风摇曳。东江湖中的鱼更是软糯鲜美,东江鱼是郴州特产之一,来郴州旅游的人们都会将其带回家。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闪烁着点点金光。乘坐游船行驶在湖面上,远处的青山连绵,近处的湖水荡漾,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视觉盛宴,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体现。

郴人勤勤,耕耘着这片山川。这里有“郴民今日总魁奇,可信昌黎爱廖师”的才华,有“橘井泉香疑谁记,郴民忆念总传神”的重情重义,还有“万里红情百岁心,郴山郴水育英魂”的革命精神。郴山郴水孕育出的,是郴州人民炽热而深沉的郴情。“半条被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三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这半条被子,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是党与人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这份情谊,如同郴州的山水一般,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郴州的大街小巷,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份淳朴与热情。街头巷尾,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逢年过节,人们聚在一起,舞龙舞狮,分享着生活的喜悦,那一张张质朴的笑脸,便是郴情最好的诠释。

      在这里,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每一次踏上这片土地,都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每一次离开,心中都满是眷恋。作为在郴州读书的青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郴情的温暖与厚重。愿郴州的明天,如那初升的朝阳,愈发灿烂辉煌,继续用它的山水与温情,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作品点评

     文章以“郴山、郴水”为载体,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将地理特征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展现了郴州独特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情怀,同时也体现出对郴州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吴娜

二审:陈华英

三审:陈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