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故居:郴州的红色记忆与精神传承
参赛作者:刘嘉怡(永兴县第三中学)
指导老师:张德华(永兴县第三中学)
郴州,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宛如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而黄克诚故居,就是这故事书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次走进黄克诚故居,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那是一座宁静而又庄重的院落,青瓦白墙,透着岁月的气息。院子里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在静静地感受着时间的流逝。故居始建于1855年,是一栋典型的湘南古民居,砖木结构,纵深两进,中间有天井,南北两侧是厢房,设计巧妙,尽显古人的智慧。
黄克诚,这位从郴州走出去的伟大人物,他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1902年10月1日,他在这座故居中诞生,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投身于北伐战争、湘南起义,并历经长征的艰难险阻。在长征途中,他面对挑战与考验,始终坚守着对革命的信仰。
在故居里,我看到了他曾经生活过的房间,一床、一被、一桌、一椅,简单而朴素的陈设,却让我仿佛看到了他年轻时的模样。他坐在桌前,思考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那眼神里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这里的一砖一瓦,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他热血的气息。故居陈列室以大量的文物、照片、资料,详尽生动地再现了黄克诚一生的革命轨迹和历史功绩,真实展现了他坚持真理、顾全大局、深谋远虑、胸怀坦荡的共产党人风骨。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故居里缓缓前行。墙上的照片、陈列的文物,都像是一把把钥匙,将那段历史之门打开。郴州,是黄克诚成长的地方,也是他革命理想的起点。郴州的山水养育他成长,郴州的文化熏陶他的思想。他的革命精神,正是从这片土地上汲取的养分。
从黄克诚故居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深知,作为一名郴州的青少年,我有着学习和传承黄克诚精神的责任。他那坚定的意志和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黄克诚为榜样,努力学习,立志成长,为郴州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克诚故居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与我之间的情缘,如同海水里浪花的拍打,激励我不断前进。这座故居见证了黄克诚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共和国大将的传奇历程。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黄克诚故居,已然成为郴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这位伟大将领的故事。它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黄克诚“为人民利益奋斗到底”的坚定信念,以及他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让我们铭记黄克诚将军的光辉事迹,继承和发扬他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品点评
作者通过细腻的空间描写,从建筑格局到室内陈设,生动再现了湘南古民居的特色,使场景跃然纸上。在人物刻画方面,既展现了黄克诚将军的革命历程,又聚焦其精神品质,通过“一床一被”的细节折射出共产党人的朴素作风。全文史料运用得当,抒情议论相得益彰。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骆 斐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