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敏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梦中的那条河
参赛作者:范 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在我家的老屋后面,有一条小河。小河不知有多少年岁了,像所有江南农村的小河一样,河道不宽,水流不湍,静静的、清清的,可以照见河岸上面树的枝叶,以及枝叶上方湛蓝的天空。
小时候,我跟妈妈去几里外的姨婆婆家,总是沿着小河旁的田埂走过去。我喜欢小河边的一切景物:斑驳破损的石拱桥,金灿灿的油菜花,随风摇曳的狗尾巴草,冒着炊烟的竹篷渔船。尤其是在春天,蜜蜂嗡嗡,河岸上一路都是一簇簇怒放的白里带些黑点的蚕豆花,仿佛在喊:我们多漂亮!这时候,我会上前细细地找寻它们的花蕊。如果能找到一片不开叉又形如耳朵状的花蕊,就非常兴奋——妈妈说了,这样的花蕊很少见,能找到的小孩,长大了肯定不会成聋子。
河岸上长有一株橡树,每到盛夏,树上就会结无数颗结实饱满的橡子,攀上去采下一颗最大的,用小刀把里头的果肉掏空,就可以做成一个“叫子”,一吹就发出“嘘嘘”的声响。过不了几天,村里的小孩就几乎每人都会手持一两个这样的“叫子”。
运气特别好的时候,我们还能看到罱鱼的过程。罱鱼的人坐在河边的小茅棚里,用绞盘将河中撒下的网一点点收上来,阳光下,条条鱼儿闪着鳞光在网中跳跃,“啪啦”直响,水珠四溅,我的心似乎也跟着鱼儿在一同跳跃。
最开心的事情,当然是直接投入小河的怀抱了。当我家的狗儿阿花吐着舌头趴在水泥地上不想动弹,知了的叫声成为生活的背景音乐时,不用去别的地方找——我肯定是在小河中游泳。小河不深,只勉强没过我的头顶。和小伙伴们深吸口气,伏下头,一个个轮流着从河这边“扑啦啦”直游到对岸,好像没费什么劲儿就学会了游泳;有时比胆量,从小石拱桥的护栏上往河中跳,如果姿势再稍微优美些,在“咕咚”一声之后,还能收获同村小女孩仰慕的目光。小时候的暑假,我几乎每日都会有大半天泡在水中,妈妈不放心,隔段时间便会在屋后唤我上岸:“敏儿,你不要再游啦——”我常常是应一声后就不再理她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妈妈悠长的呼唤声好像还一直在耳畔回响。
泳技长进一些后,几个人就相约往上游溯去——那里河边地里生产队的西瓜已经熟透了。几个人悄悄爬上岸,猫腰绕过正在瓜棚里打盹的看瓜人,挑大的摘下两三个,再一溜儿小跑到河边,连人带瓜跃入水中,顺流而下,寻个僻静地方,好好享受。哎,那瓜可真甜啊!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小河就这样缓缓流淌着,流经开满蚕豆花的河岸,流经古老的石桥,流经寂静的村庄,流经河边村妇槌衣的手,流经绵长的岁月以及那些永远值得珍藏的往事……
在梦中,我常常会想起这条童年的河。
作品点评
此文关于梦中小河的描述,文字质朴却饱含深情。作者按时间顺序,从儿时沿河岸去姨婆家,到盛夏在河中嬉戏、偷瓜等经历,串联起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小河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情感寄托,承载着成长的欢乐与母亲的牵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勾起读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李艳艳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