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华
郴州市宜章县第二中学教师
郴山郴水郴情
参赛作者:陈锦华(郴州市宜章县第二中学)
在湖南的东南门户,有一片被山水浸润、被诗意滋养的土地——郴州。这里,郴山巍峨如墨,郴水蜿蜒如歌,郴情炽热如焰。它是潇湘大地的“林中之城”,是千年历史的“楚粤咽喉”,更是无数人心中的“人间仙境”。走进郴州,便走进了一幅山水与人文交织的画卷,每一寸土地都藏着故事,每一缕风中都飘着诗意。
郴山郴水:天工开物,自然奇观
东江湖:雾漫仙境,水墨丹青
晨曦微露,东江湖上雾气氤氲,渔船轻摇,恍若《千里江山图》中的一隅。这里的水,是“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的灵秀;这里的雾,是渔夫撒网时惊鸿一瞥的朦胧诗意。乘船游湖,看两岸青山倒映碧波,听白廊镇渔歌唱晚,连呼吸都成了诗。
莽山:南岭脊梁,云海秘境
莽山,被称为“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五指峰如擎天巨掌,天台山云海翻涌如潮。春赏杜鹃花海,夏避酷暑清凉,秋看层林尽染,冬遇雾凇冰挂。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自然的馈赠,连山间清风都在讲述亿万年的地质传奇。
高椅岭:赤壁丹霞,鬼斧神工
赭红色的山脊如巨龙盘踞,碧绿的湖泊似翡翠镶嵌,高椅岭的丹霞地貌堪称“被遗忘的喀斯特奇迹”。行走在刀背般的山脊上,脚下是万丈深渊,眼前是天地辽阔,仿佛置身外星秘境。
仰天湖:草原牧歌,南方雪域
海拔1314米的仰天湖草原,是南岭之巅的“浪漫约定”。春有草甸如茵,夏有星河璀璨,秋有风车摇曳,冬有银装素裹。策马奔腾,看风车与流云共舞,听牧民的长调回荡山谷,南方的豪迈与柔情在此交融。
郴情千年:文脉悠长,风骨相传
秦观与郴州:一首词,一座城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北宋词人秦观谪居郴州时写下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让这座城浸润了千年的文学愁思。三绝碑前,苏东坡题跋,米芾挥毫,文人的风骨与山水共鸣,至今仍在苏仙岭的松涛中回响。
湘昆雅韵:戏台之上,文化根脉
作为昆曲的重要分支,湘昆在郴州传承六百年。水磨腔调里,唱的是《牡丹亭》的缠绵,舞的是《荆钗记》的忠贞。耒水河畔的古戏台上,一颦一笑皆是文化血脉的跳动。
古村烟火:青砖黛瓦,岁月静好
板梁古村的青石巷中,明清古宅林立,雕花窗棂诉说着“湘南第一村”的繁华旧梦;汝城古祠堂群内,108座宗祠连缀成线,祭祀的香火里藏着客家人的迁徙史诗。老匠人手中的银器叮当,擂茶碗中的芝麻飘香,都是时光凝固的味道。
红色记忆:半条被子,鱼水情深
“什么是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沙洲村的“半条被子”故事,让郴州的红色血脉温暖了全中国。青山埋忠骨,热血染湘南,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信仰的见证。
烟火郴州:市井长巷,滋味人间
舌尖风物:一碗粉,一座城的温度
晨起一碗栖凤渡鱼粉,红油滚烫,鱼香扑鼻,辣得酣畅淋漓;夜宵摊上的临武鸭、桂东黄糍粑、嘉禾血肠,是郴州人豪爽性情的味觉注解。东江湖的翘嘴鲌、永兴的冰糖橙,山水之鲜化作唇齿留香。
市井江湖:老街旧巷,人情如歌
裕后街的青石板路上,老茶馆里飘出湘剧的咿呀声;北湖公园的夜色中,市民围坐听“郴阳对子调”,笑声与灯火交织。郴州人的热情,是陌生人递来的一杯凉茶,是菜市场里多送的一把青葱。
郴州新篇:山水为媒,未来已来
今日的郴州,是“粤港澳后花园”,高铁飞驰,将丹霞秘境与都市繁华相连;是“有色金属之乡”,绿色转型中焕发新机;是“女排故乡”,拼搏精神薪火相传。从千年古道到国际陆港,从矿晶之都到温泉之城,郴州正以山水为笔,书写新时代的传奇。
这里,是秦观笔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婉约;是韩愈诗中“山作剑攒江泻镜”的壮美;更是每个游子心中“走遍五大洲,最美有郴州”的乡愁。郴山郴水,养眼更养心;郴风郴情,入梦亦入魂。若问人间何处觅桃源?且向郴州山水间!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极具感染力,从多个维度展现郴州魅力。对郴山郴水的描绘生动形象,让东江湖等美景跃然眼前;对郴情千年的叙述,融合文学、戏曲、古村等元素,尽显文化底蕴;对烟火郴州的刻画充满生活气息。结尾升华主题,整体将郴州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串联,引人向往,可惜点多面广,内容太广泛了。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李艳艳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