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雨洁 |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
2025-04-01 09:46:36

唐雨洁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

唐雨洁,女,出生于2007年8月,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

创作背景:作者在学前教育学院团学会公众号发表了诗歌《伏季》,《春载•湘幼小记》获学校专科教育十周年师范办学六十四周年校庆征文二等奖,《我的暑假》被湘南幼专官方微信公众号选中发布。这些作品从学院平台起步,到校级比赛获奖,再到学校官方宣传,一步步展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尝试和成长历程。

代表作品

资水絮言

参赛作者:唐雨洁(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老师:李涵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曲曲弯弯水,重重叠叠山——魏东明《滁口林区纪事》——题记

在北纬25度悄然舒展的资兴,这座湘南小城,正以另一种姿态晕染着山水画卷。晨光熹微时,湖面上泛着浓稠的雾,前夜未归的人立在红船上,慢慢的,人的脸愈发清晰来。岸上迎接他的是缕缕凉风,风也把马达的声音吹进耳朵。此时,阳光悄悄爬出,映射在露珠上,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马达声与光影交织,里边藏着资兴的晨昏。资兴人其实不说早晨,说天光,不说夜晚,说月光带。

年少时,每逢周五与周日必走山径去镇上读书:先步行至码头,再坐船到对岸的学校。学校终日琅琅书声,那书声逐渐云波缭绕直至对岸的青山。如今才晓得那叫登山,只是这山无甚名姓,不过湘南万千青峰里最老实的一座,终日驮着村里孩子的脚印,像匹弓背的老马。

虽然大路平坦开阔,但是我们仍喜欢走小路,即使一侧是石壁,另一侧是斜坡,也不会打破我们要走小路的决定,好像世间的道理向来如此,看着一帆风顺的路却需要花费更多。我是最开始出发的人,先走大概一二公里,到好朋友家会合。然后我们再一起走向一条穿梭在稻田里并蔓延至山上的羊肠小道。树林里的草丛在我们经过时发出咻咻的声响,鼻腔里被融进烈日的灼浊火焰。我们跑下坡时,周围的梯田都打着倒走,我从来没数过脚下台阶有多少级,因为无论阶级的距离有多长,都并不妨碍我们大步向前。

每个星期五的中午十一点半,随着铃声响起,我们都会跑向操场,找好小队伍集合。听完校长讲话,就开始在老师的护送下去坐船。虽然学校距离码头的位置并不远,但老师却仍然唠唠叨叨个不停,手里还捧着花名册,操场集合点一次,船上还点一次才放心,当我们从船舱往后瞧,他们仍在岸上挥手,人影渐渐与青山重叠。

每一次站在码头等船,都能回想起在镇上读书的时刻。

二十分钟后,我和朋友们下船了,大概走十分钟的路程,有一个商店,我们会在那里买补给——好吃的。接着,走过一户有狗的人家,每次走到那我都害怕地攥紧好朋友的衣角,即使那只狗从没咬过我。走过第一个特别短的小木桥之前,有一颗拐枣树,空气中藏着酸酸涩涩的美味。经过第二个水泥桥,我们就到了一片森林里,森林里有两个岔路口,我们必须直走才能走出去。当那段泥巴路消失,眼前就是稍微垂直的阶梯,太阳的光线开始慢慢变暗,只留下树荫印在衣服上。书包拍打着脊背的节奏,不是哒哒,是哒哒哒,也是伙伴们不知疲惫的鼓点。这里的松树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华南第一松,当它的果子落在地面,新一轮的生命循环也即将拉上帷幕。

远远的,便能看到一个大石头和背靠着它的杨梅树。那块大石头上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坐过,留下过多少人的欢声笑语,因为它的顶部已被磨的稍显光滑。

夕阳漫过杨梅树梢时,水雾正从湖面升起。我总觉得那些磨平石头的欢声,都化作了树根下的苔花,年复一年在雨季绽放。

此刻,码头的灯塔骤然亮起,惊飞了栖在电线上的水鸟,却惊不散青石阶上重叠的光斑。斜阳正将我们的影子拉长,还有那些被我们丈量的石阶也丢弃角落被遗忘。

曲曲弯弯之水间,重重叠叠之山间,是无数的人在其中穿梭。


郴水流过1928

参赛作者:唐雨洁(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老师:廖凯军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郴水流过1928年  

正是风起花落时

草鞋在青石板上烙下的火漆印  

正在2025年的解说词里显现


郴水东南方

馆于此地

馆厅里将军们的目光

不再冷冽

摩挲过玻璃的痕迹

已经爬上树突


陈家大屋的霉斑是加密电报  

朱德陈毅的手稿里 

蜿蜒着未启用的突围路线  


游客指认朱良才

我心未明耳先听 

背后砖墙渗出细密汗珠  

被《红色读本》浸润的少年  

正在成为郴江新的支流 


青草覆盖的弹孔长出鲜花

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今天的布纹里

还织着九十七年前  

郴县夜空的星图


作品点评

文字读来真切而宁静,写景不铺陈,叙事不刻意,却自有一份韵致在里头。晨雾、青山、红船、石阶,写来皆不繁复,只用几笔,景色便活了,小城山水往来皆可见。年少求学的路,攀过高山、沿着田垄、渡过码头,曲折蜿蜒,日日来回,皆是旧日生活的痕迹,也是童年记忆的温度。文中不作无谓感叹,情感都藏在细节里,读来只觉平常,细想却留有余韵。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陈华英

三审:陈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