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双 | 郴州市宜章县第五中学教师
2025-03-28 18:06:45


陈义双

郴州市宜章县第五中学教师


作者简介

陈义双,男,2001年9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第五中学教师。

创作背景:作者自幼生活在乡镇,却从未了解过家乡,此为人生一大憾事。直至工作,才有能力逐渐了解周边各个乡镇的游玩景点和文化古迹,有感于斯,遂记随笔。



代表作

探幽寻古 宜章三堡

参赛作者:陈义双(郴州市宜章县第五中学教师)

指导老师:文小玲(郴州市宜章县第五中学教师)


前些天看了“安州牧”的随机访古视频,拿起弓箭蒙眼射中某地就去某地访古,探寻历史文化古迹,颇觉趣味。想来自己生活至今的宜章其实也是有古迹的,放假这两天,迫不及待地开着小电驴来回跑,今天终于跑完了,虽然疲惫,但更有收获,快乐总在路途当中。

因是本地人,近水楼台,栗源堡是最早去的古代堡垒。穿过已然合并空校的栗源中学,来到了栗源堡,破败的城墙,阴凉的环境,稀少的人烟,若不是还残余一截残垣断壁、一道题着“栗源堡城”的拱门和一张典型的文物介绍牌,怕是与当地的民居彻底的融为一体,看不出一点古代城墙遗址,只以为寻常。

去笆篱堡的时候,有老友陪同,她想出片拍靓照,我想古迹畅胸怀,各怀心事。“壮志凌云”“阳光灿烂”“鲲鹏展翅”,还没看到笆篱堡,便被当地民居屋檐下笔法不一的白匾黑字所吸引,颇有文化氛围,再看落款时间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了,有种时空交汇的莫名之感,不知今夕何年。几番行走问询,所谓的笆篱堡不过是一个老旧民居的一个普通的长方形过道,原先的城墙已和现在的民居不分你我了。

今天去了黄沙堡,几番问路,顺利抵达。刚到的时候,发现圆拱门上面没有题字“黄沙城堡”,觉得和笆篱堡一样没劲儿,就一个门可以参观,连个简介都没有。但本着来都来了的想法,骑着小电驴绕了一圈才发现,黄沙堡其实才是最完整的城堡,是个四边形,要绕一圈才能看到真正的大门。黄沙堡还多了块古碑,不过字迹模糊不堪辨认,看得脑子发嗡,只仔细看了开头“湖广直隶郴州宜章县原奉调镇中黄沙笆篱栗源三堡”和结尾“皇清康熙四十年岁次辛巳季夏月”。


几起几落 再遇好友

回来的路上,灵光一闪,想到笆篱堡连个文物介绍牌都没拍到,肯定是漏了正主,于是又回到笆篱堡,被缺德导航乱导航,跑错了几次路,险困孤山。一路前行,路过平源村水库时,前面有个人很是面熟,一时不敢相认。

没想到是之前一起去笆篱堡的老友,她和同事来这里的水库拍照,说是这里绝美。于是一同走到水库边,确实美丽,湖光山色,映影成山。

回到笆篱堡,果然是错过了,也是个四方形的城堡,要绕一圈,才窥全貌。不过这里大都在旧墙的基础上建起了民居楼,城墙较少。一通走来,果不其然,确实忘了这里的文物介绍,三座古堡讲的都是明代时候,为抵御贼寇,保护商人百姓修筑而成的事情,旁边还有一个柳氏宗祠,是当时练武讲话的地方,也算是文化古迹了。

至此,宜章三堡走完,了却心头一事。

作品点评

文章以探访宜章三堡的经历为线索,行文自然流畅,将寻堡过程中的波折、古迹现状与个人心情变化生动展现。语言平实亲切,有生活气息。但对古迹文化内涵挖掘较浅,若能增加更多背景知识与个人感悟的结合,内容会更丰满有深度。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李艳艳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