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雪 |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2025-03-28 16:38:49

​刘贵雪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作者简介

刘贵雪,男,1991年12月出生,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现任职于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教学与行政工作中,不遗余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壮美海洋中遨游远航。

作者执笔的《郴州新旅舍,披星戴月来见你》收录于湖南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献礼图书《只此郴州》,《学海探趣丨<说文解字>,从“郴”说起》发表于“苏仙岭下读好书”平台,在湖南教育政务网、湖南教育网、湖南教育新闻网、红网等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


代表作品

五岭逶迤腾细浪  红军阿哥没有走

参赛作者:刘贵雪(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郴州,最让人羡慕的是独享“郴”字。

没来郴州前,曾听人言郴州别称“林邑”,也就是“林中之城”的意思。一直也是没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来到郴州后,发现郴州的地名很有特色,像湾、坪、冲、组、岭等等,有的跟水有关,有的跟山有关,有的则跟姓氏有关。

以湾作地名的,像廖家湾、潘家湾,这些大多是在河流拐弯处。

以组作地名的,像邓家组、贺家组,是跟姓氏聚居有关,跟地形倒没什么关系。类似于北方地名中的庄、集、营等。

以冲作地名的,如金银冲,则是指山谷中间的平地。当然冲字最有名的,还是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冲。

以坪作地名的,像马家坪、曹家坪,则是指平坦的地方。

而最具特色的莫过于以岭作地名的,像苏仙岭、王仙岭、骑田岭、马头岭、打鼓岭等,最大特征就是跟山有关。而这种山,一般都是指比较高的山。

这里边的骑田岭,就是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一岭,在宜章县,主峰海拔1510米。

岭即是山。在郴州,抬眼望去,是山就有树。这种树,不是北方一到秋天树叶落尽后尽是苍凉的那种,而是常年都绿得郁郁青青、深深厚厚。而站在高处看郴州的山,则是另一幅景象——连绵不绝、重重叠叠,一山更比一山高。

好山伴好水。郴州的水,时而湍急迅猛,像是在争先恐后地赶路似的;时而却又和静如初,含情脉脉地欣赏着山景。

不知道这郴州的山和水,这样相知相守有多少年了,可能红色游道边上的鹅卵石最清楚吧。

突然间,好像明白了,原来郴州好山好水,自然养好树。一木成树,二木成林,三木成森,自然就是林中之城。

既然好山好水养好树,自然也养好人。

某天清晨,当太阳还没爬到郴州群山山顶的时候,阳光把一些云彩染成了红色,那大概就是朝霞吧。

郴光正好。

随意翻开历史教科书,读到长征一节,脑海里浮现了当年曾在课堂上听老师动情地讲过的长征故事。而这教科书关于长征的描写,一共只有五段:第一段讲背景,第二段挺进贵州之前,第三段讲遵义会议,第四段讲遵义会议之后,第五段讲长征意义。

全部文字虽然只有729个字,却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尽力克制感情。

是啊!从1934年10月17日出发,到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会师,737天的时间里,红军将士们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翻、一条河流一条河流地跨、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攻、一个脚步一个脚步地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光耀千秋的奇迹!

想想,二万五千里路,这要走多少步子、流多少血、牺牲多少红军啊……

不知道二万五千里路中,红军在郴州走了多少里。只知道1934年8月,湘赣苏区红军在桂东寨前墟召开誓师大会,宣布组成红六军团开始西征,经汝城、资兴、郴县、桂阳、嘉禾,突破了敌人的第二、第三道封锁线,最后到达贵州省印江县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汇合,为中央红军长征起到了先遣队作用。1934年10月底,中央红军长征进入汝城热水,分别从嘉禾、临武进入蓝山。

今天,从郴州市区,不管是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沙洲,还是到宜章的骑田岭,或是到临武县城,再或是到嘉禾县,高速畅通下,也都是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如果不走高速,耗时也多不了多少。

这今天看来并不远的路程和不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在路上从从容容地赏山看水,甚至闭目养神,悠哉地让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当年红军的艰难。

毕竟这是山路啊!毕竟红军当年还是在用双脚拼了命地赶路啊!

小时候,跟爸爸妈妈去外婆家,走路也就半个小时,一路平平坦坦,走走停停、玩东玩西就到了。而去爸爸的外婆家,则要起大早赶路,然后再翻过一座山,又赶在日落之前匆匆忙忙走回来。

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直在走,一直在走。而最累的,就是上山下山时候,一步一步爬。没办法,路远还要翻座山,很不好走。

后来才知道,如今那段路,一来一回,也就不到五十里。

一想到这,内心便又开始不平静了。我望向窗外的群山,不禁在问:这郴州的山路,红军当年到底是怎么赶路的啊?怎么吃饭的啊?怎么睡觉的啊?

有路的地方,自然好走些。可是有的地方没有路,红军怎么走的啊?!

不知道红军多少战士流了多少殷红的鲜血才开辟出前进的道路来!

想想,好难过!好心酸!好佩服!

我思索了好久,后来找到了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红军对郴州人民的热爱和郴州人民对红军的支持!

双向奔赴,感天动地!

在汝城沙洲,红军把自己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在资兴黄草、滁口,红军打击土豪劣绅……

在郴县桥口,红军烧毁敌军碉堡2座,枪毙土豪劣绅……

在桂阳梨山,一树一树地花开,沉默不语。蓝天之下,只有萧瑟的风声,正低低吟唱着当年红军夜宿梨山传唱过的歌谣……

在嘉禾广发,红军成立临时法庭,召开审判大会,公开判决大恶霸死刑……

淳朴而又饱受磨难的老百姓说,什么是红军?红军就是没收土豪粮食分配给穷人的人,就是帮助穷人免除一切苛捐杂税的人,就是不让穷人交租和还高利贷的人。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红军为老百姓做的事情,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全力支持红军!

在郴县,红军还没到,郴县县委就为红军筹集粮食6万公斤,光洋4000元,草鞋28万双;进入郴县后,仅二六区委就筹集粮食9万公斤,光洋6000元;良田女游击队员邓邱玉发动群众做布鞋300多双。

在汝城延寿乡、文明乡,上百名青年农民穿上了红军的军装,跟着红军闹革命。

在宜章白石渡乡,160多名铁路工人和120多名农民加入了红军的队伍。

那些跟着红军走的人,不知道他们在行军路上,是否有时间想念家乡的山、家乡的水,还有家乡的妻儿爹娘。

不知道有多少人留下了姓名,更不知道有多少人最后回到了家里。

但我知道,他们是红军,他们是郴州好儿女,他们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

红军走了,一定还会回来!一定!一定!

红军留下的伤员,郴州人民细心地呵护着。

红军留下的借据,多年后政府兑现。

牺牲了的红军烈士,郴州人民好好安葬、年年扫墓、代代纪念。

在资兴市黄草镇黄家村、在宜章县杨梅山镇香花村、在嘉禾县晋屏镇甫口村,郴州人民用时光守护着红军烈士坟茔,用淳朴和真诚回报着红军对百姓的热爱。

从湘南起义纪念塔一路下来,站在郴江河的磨心桥之上,溯江而望,山水沉默。“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滚滚郴江水,淹没无限风流人物。千百年来,随着潮起潮落,尘封的岁月被浪花日复一日地拍打着。这一刻,便知道,湘南大地上那奔腾的血液以最豪迈的姿态跨越绵延起伏的群山峻岭,正在一如革命英雄必胜的勇气,无畏无惧、浩浩荡荡续写着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新篇章。

红军是谁?红军就在百姓间!

红军爱百姓,百姓爱红军!

在五岭逶迤的细浪里,因为阳光照耀,折射出绚丽的彩虹。虔诚中,许下美好愿望,天佑郴州,天佑苍生。


作品点评

文章将郴州山水人文与红军长征经历紧密相连,借今昔对比、多地红色事迹,展现红军与百姓的深厚情谊。情感真挚浓烈,叙事饱含对先辈的缅怀,对郴州红色精神传承有生动诠释 。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吴娜

二审:李艳艳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