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043.谷  琪 | 郴州市第二中学教师
2025-03-28 17:41:30


谷  琪

郴州市第二中学教师


作者简介

谷琪,男,1991年1月出生,衡阳耒阳人。五年前,作者研究生毕业,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郴州,入职郴州市第二中学成为一名教师。初上讲台时,作者紧张又期待,通过精心备课、耐心讲解,逐渐在教育事业中站稳脚跟,实现立业梦想。在郴州,作者收获了爱情。在裕后街古巷,他与来自汝城的她目光交汇,此后二人一同在北湖公园、苏仙岭等地游玩,感情不断升温,最终步入婚姻殿堂。工作之余,他们热衷于探寻郴州的山水人文。

创作背景:作者在郴州生活的五年间,经历了事业的成长、爱情的收获,也领略了当地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对郴州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在回顾这段经历时,作者有感而发,希望通过文字记录在郴州的点点滴滴,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眷恋。


代表作品

郴州梦影,情长岁月深

参赛作者:谷  琪(郴州市第二中学)


五年前的蝉鸣穿透六月的热浪,学位帽的流苏拂过脸颊时,我听见青春在阳光下碎成金色的雨。当郴江的风第一次掠过我的发梢,这座被云雾亲吻的福地,便悄然在我生命里埋下了千年伏笔。

初登二中讲台的清晨,粉笔灰在晨光中起舞。我指尖在教案上摩挲出深浅不一的褶皱,将每个知识点都打磨成星辰,等待点亮那些清澈如郴江的眼眸。从结结巴巴的开场白到妙语连珠的课堂,从批改作业到凌晨的孤灯,时光在红笔与黑板的摩擦中,把青涩的种子浇灌成了枝繁叶茂的树。

裕后街的邂逅是命运写下的诗行。暮色浸染的古巷里,她转身时的惊鸿一瞥,仿佛将千年时光都揉进了那汪清泉般的眼眸里。此后的每个周末,北湖的涟漪都会荡开我们的私语,苏仙岭的石阶印满并肩的足迹。当东江湖的雾漫过我们相握的双手,我知道,这座城已将两份漂泊的灵魂,酿成了永不分离的琥珀。

莽山的云瀑总在午夜梦回时翻涌。那些蜿蜒入云的盘山公路,像山神挥毫泼墨的狂草,而登顶时撞见的云海,分明是瑶池打翻的琼浆。我曾在金鞭溪畔静听松涛,看阳光穿过桫椤叶的缝隙,在苔藓上织就流动的锦缎。这座植物王国用亿万斯年的呼吸,教会我敬畏与谦卑。

东江湖的晨雾是最温柔的面纱。渔夫撒网的弧线划破镜面时,白鹭惊起的涟漪会圈住整个清晨的静谧。我常坐在吊脚楼的竹椅上,看晚霞把东江染成琥珀色,直到星星掉进渔民的竹篓里。那艘泊在岸边的旧船,载着我无数个黄昏的遐思,驶向记忆的深处。

栖凤渡的鱼粉摊是城市的心跳。当第一缕晨光吻醒青石板路,汤头里沉浮的红椒碎像跳动的火苗,把晨雾都煨成了香辣的诗。临武鸭在陶罐里沉睡的时光,被山泉水酿成了琥珀色的乡愁,每一丝纹理都浸透了南岭的月光。而汝城的香火龙,是最震撼的烟火史诗。当万盏香灯在夜色中苏醒,那条由稻草与信仰织就的巨龙,便驮着千年祈愿,在震天锣鼓中遨游天际。

郴山郴水浸润的五年,时光被打磨成温润的玉。那些在三尺讲台挥洒的汗水,在裕后街牵手的温度,在莽山巅顿悟的刹那,都成了生命长河里璀璨的珍珠。郴州的山水草木,早已在我生命里烙下了永不褪色的印记,她的呼吸与我的脉搏同频,她的四季与我的悲欢共鸣。

此刻站在北湖之畔,看晚霞为苏仙岭描金,听郴江在暮色中低吟。我知道,这座城早已不是驿站,而是血脉里奔涌的河流。未来的岁月里,我愿化作东江湖的一缕薄雾,永远萦绕在她的眉间心上,将这份跨越山海的眷恋,写成地久天长的传说。


烟火里的暖时光

参赛作者:谷  琪(郴州市第二中学)


郴州的清晨,沉浸在鱼粉的鲜香之中。辣油在粗瓷碗里,浮起一片红亮的云。街角的老人们轻晃着竹椅,唠着“一四七”赶集的老话。栖凤渡的石板路还沾着夜露,菜筐一个挨着一个摆开,半扇猪卧在松木案板上,肌理间凝着淡粉的晨光。摊主左手按住肉,右手刀背轻叩:“要前夹?好嘞。”刀刃斜切入的瞬间,筋膜断裂发出轻响,一块带雪花纹的肉便落进竹篮,惊得竹筐边啄食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

莉姐蹲在菜摊前,指尖掐断南瓜藤的茎秆,“啪”的一声轻响,清苦的草香混着泥土味弥散开来。她把菜放进竹篮,忽然指着旁边的肉摊笑着说:“你瞧这前夹肉,在城里早被抢光了,这儿还留着给咱们这些‘晚起鸟儿’。”阳光穿过她发间的银丝,在菜叶上织出细小的光斑,如同撒了一把碎钻。这位总把“生活如数学公式般精准”挂在嘴边的老师,此刻蹲在菜摊前,指尖沾着的油星子,比任何粉笔字都更贴近生活的温度。

莲山庄园的柴火灶冒出青烟时,谭局正用树棍拨弄着砖缝。“外焰要够旺。”他挽起袖口,露出晒黑的小臂,火星溅上去时,他只轻轻吹口气,就像吹掉作业本上的粉笔灰。锅里的油开始冒烟,微姐把土豆片推进去,“刺啦”声中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她眼角的细纹。她切菜时手腕翻转的弧度,和记忆里父亲在厨房的模样重叠——那时她总站在小板凳上,看父亲把茄子切成小方块,说这样炒出来“会跳舞”。

莉姐炒鸭肉的锅铲碰着锅沿,发出“叮叮”的响声。“去年我试过放花椒,苦笋就太抢味了。”她往锅里撒了把蒜末,白色的碎末落进酱色的汤汁,宛如下了一场小雨。锅盖掀开时,蒸汽裹着酸香扑面而来,超超夸张地吸了吸鼻子:“这味道,简直是舌尖上的黄金分割!”众人被逗得哈哈大笑,笑声在厨房回荡。跳动的灶火映得每个人脸颊绯红,恰似熟透的番茄,为这场温馨的烹饪时光镀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

土泥鳅在藠头里打滚时,月月已经捏着筷子等在旁边。“小心烫!”莉姐话音未落,她已经抓起一条,烫得直甩手,却舍不得丢掉,吹两下就塞进嘴里,辣得直吸气:“真香!”东东老师的红皮土豆炖得裂开了口,用勺子一压就化,混着汤汁舀进碗里,飘着的葱花像绿星星。不知谁说了句“这土豆比肉还好吃”,惹得谭局直笑:“那是,柴火慢炖的功夫呢。”

午后的阳光浓得像蜂蜜,大家坐在老槐树下择菜。南瓜藤要撕去两边的老筋,微姐教蓝天:“顺着纹路撕,就像解压轴题,找对了方向才省力。”蓝天低着头,睫毛在眼下投出小扇子似的影子,那认真的模样让微姐想起自己刚教书时,辅导学生解题的情景。远处的筒车吱呀吱呀转着,把阳光切成一片一片,落在她们交叠的腿上。

傍晚拍照时,莉姐让大家站到筒车旁。“谭局,你站那儿,手里拿根柴火——对,就像拿教鞭那样。”她退后几步,手机屏幕里,谭局站在夕阳里,裤腿上的木屑清晰可见,身后的筒车和远处的自行车、柳树,刚好组成一幅画。“别动!”她按下快门的瞬间,柴犬阿黄突然窜进镜头,追着一只红蜻蜓跑远了,留下一串轻快的脚印在草地上。

包饺子时,案板上撒满面粉,如同下了一场细雪。莉姐把肉末分成小份,用刀背压得细细的:“以前我妈剁肉,能剁出节奏感,跟敲梆子似的。”月月学她的样子,才剁两下就喊胳膊酸,惹得邦松老师接过刀:“我来,当年我可是帮家里杀过年猪的。”刀刃起落间,“咚咚咚”的声音和窗外的蝉鸣应和着,锅里的水烧开了,热气把厨房的玻璃熏得蒙蒙的,像蒙上一层温情的雾。

夜风吹来的时候,大家围坐在桌前,碗里的饺子还冒着热气。微姐的白裙子不知何时沾了块锅灰,像朵小小的乌云,莉姐笑着用手指点了点:“这是烟火给你的勋章。”月月把最后一个饺子塞进嘴里,满足地叹了口气:“下次我要带个大胃王来。”众人笑起来,远处的筒车还在转动,月光洒在水面上,碎成一片一片的银鳞。

离别时分,莲山庄园灯火渐熄,唯有筒车在潺潺水声中转动。莉姐的红裙在暮色里晃成暖光,她转身叮嘱:“下次多带食材,别让月月饿肚子。”众人笑着答应,却深知未炒的蕨菜是待启的信笺,未拍完整的合影是留白的画卷——所有不完美,皆是时光埋下的彩蛋,终将在记忆的土壤里,长成重逢时的惊喜。

汽车驶离庄园,后视镜里的灯火渐成星点,忽然懂得: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于烟火中拾柴,有人在时光里调味,将平凡日子烹成带有人间温度的盛宴。而我们这群能在教案与灶台间自如切换的人,早已将教研的默契,熬成最浓的人情味——上得讲台,可传道授业解惑;下得灶台,能烹人间清欢,此般,即是最好的时光。


作品点评

《郴州梦影,情长岁月深》满溢对郴州深沉的眷恋。作者以细腻笔触,串联起在郴州五年间的工作、爱情与游历。从初登讲台的成长,到街头巷尾的浪漫邂逅,再到对自然景观的诗意描摹,生动展现了郴州的人文与美景。文中修辞丰富,意象优美,如 “青春在阳光下碎成金色的雨” 等,将情感融入点滴,结尾直抒胸臆,彰显对郴州矢志不渝的热爱,极具感染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李艳艳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