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活水”润仁城
——安仁县以“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
今日郴州 2025-03-27 23:37:18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2024年以来,安仁县锚定“神农药都、农业强县、制造新区、仁者安仁”战略定位,以“安创未来·仁行天下”人才品牌为引领,深耕“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构建起人才“聚宝盆”,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11月29日,安仁县科技特派员、农艺师李玲玲在灵官镇莽山村与村民现场交流油菜栽培技术。

精准引才:靶向聚焦 广纳群贤

安仁县以“求贤若渴”的姿态打造人才“强磁场”。围绕中医药、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创新实施“3个100”引才行动(引进100名高技能产业人才、100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育100名乡村实用技能人才),2024年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417名,同比增长20.9%。其中,中草药产业技能人才129名,他们的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为“神农药都”建设注入了活力。现代农业领域吸引了186名乡村实用人才,挖掘认定630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理念和丰富经验,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的根基。

“以前村里缺人才和技术,如今专家亲临指导,大学生直播卖货,我们种药材更有信心了!”灵官镇枳壳种植大户李锋的感慨,印证了人才下沉的实效。安仁县还通过“一户一大学生”计划培育71名农民大学生,组建184名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以“青年夜校”“直播带岗”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多维育才:产教协同 厚植根基

田间地头亦是育才课堂。2024年,安仁县64名科技特派员入乡村、进田野,全年授课120余课时,培训农民1500余人次,发放技术手册800余份,解决生产难题56件。得益于科技特派员颜志成研发的中药材生态栽培技术,该县白芷亩产提升了30%。“专家手把手教,白芷品质和收购价都涨了!”种植户何志雄满心欢喜地说道。

安仁县以平台建设为支点撬动人才培育。成功创建国家级“湖南安仁中药材科技小院”,培育湘众药业、香火堂等35家中医药精深加工企业,新增8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产业增加值增长19.3%。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共建“安仁枳壳研究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名医工作室”引入湘雅医院专家团队,培育市级名中医等骨干人才6名。

2025年1月8日,安仁县永乐江镇青路村中药材种植基地,2022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县科技特派员颜志成与中药材种植大户交流栀子扦插技术。

暖心留才:优化生态 筑巢引凤

以“硬投入+软服务”打造人才“栖息地”。安仁县整合资源改造180余套人才公寓,投入500万元升级“安心居”项目,实现人才“拎包入住”;通过“人才绿卡”落实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政策,让人才安心扎根。

安仁县还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制度,走访慰问人才132人次,发放科研奖励、津贴468万元。136名优秀人才获评先进,2人入选郴州市“十大返乡创新创业人才”,1人获得“湖湘工匠”称号。“这里不仅提供资金,还帮我们搭建省级研发平台,是真正的创业热土!”东华理工大学毕业生曹镇东说道,他所在的安仁亿等新能源研究院已吸引11名博士入驻。

人才赋能:产业腾飞 成效斐然

人才“活水”催生产业发展裂变。2024年,安仁全县新增中药材种植6.1万亩,35家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安仁枳壳”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水稻、油菜耕种收机械化率分别达89.91%、80.21%,217家合作社平均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8.9万元。智能制造领域吸引37家企业落户,年产值增长18%;产业开发区集聚企业201家,亩均税收增至10万元,稳定就业超万人。
“人才既是发展变量,更是未来增量。”安仁县委人才办主任周洁表示。未来,安仁县将持续深化“引育留用”机制,让人才“活水”澎湃成潮,以“变量”撬动“增量”,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