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珊 | 郴州市七里洞小学教师
2025-03-28 09:40:22


李沛珊

郴州市七里洞小学教师


作者简介

李沛珊,女,1997年8月出生,郴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北湖区骨干教师,目前为郴州市七里洞小学少队辅导员。

创作背景:从小一直生活在郴州,看过郴州的山水画卷,尝过郴州的美味佳肴,品过郴州的风土人情,对大郴州有着浓浓的眷恋。


代表作品

刻在时光里的郴恋

参赛作者:李沛珊(郴州市七里洞小学)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我读到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时,就常常想,郴州这片山水,该是上天遗落在湘南的一颗明珠。它不似桂林山水那般张扬,也不像江南水乡那般婉约,却自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藏在郴山的褶皱里,流淌在郴水的波光中,浸润在郴州人的血脉里。

郴山是沉默的。它不像五岳那般巍峨,也不似黄山那般奇绝,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莽山深处,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这里的山,不高,却秀;不险,却幽。小时不懂莽山的峻与险,只知它是避暑胜地。山间的竹林里,凉风习习,竹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我们讲述古老的故事。爬上高高的岩石,俯瞰山下的村庄,炊烟袅袅,宛如一幅水墨画。如今再登山顶,它像一位智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郴水是灵动的。它不像长江那般壮阔,也不似黄河那般雄浑,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郴江蜿蜒,像一条玉带,将郴州城轻轻环绕;东江湖清澈,像一面明镜,映照着蓝天白云。站在湖边,湖水轻轻流过指缝,仿佛耳畔传来了儿时,游泳、捕鱼、嬉戏的欢笑声。这里的水,不深,却清;不急,却悠。它像一位老者,静静地陪伴着这片土地的人成长,诉说着童年的故事。

郴情是深厚的。它不像北方那般豪放,也不似南方那般细腻,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温度。这里的方言,像山间的清泉,清脆悦耳;这里的民风,像山间的清风,淳朴自然。郴州人,像山一样坚韧,像水一样灵动。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生活,用勤劳和智慧,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郴山郴水,孕育了独特的郴情。这种情,是对故土的眷恋,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未来的憧憬。它像山间的清泉,源源不断;像江上的清风,绵绵不绝。这种情,是郴州人的根,是郴州人的魂,是郴州人的精神家园。

站在苏仙岭上,俯瞰郴州城,我不禁感慨万千,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坐在公交车内,环看郴州城,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宽阔整洁,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在这现代化的进程中,郴州人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们保护着这片山水,传承着这份郴情,让这座古城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郴山郴水郴情,是郴州的灵魂,是郴州的根脉。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郴州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走到哪里,这份情,都会像山间的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像江上的清风,抚慰着我们的心灵。

郴江依旧绕郴山,流过了千年岁月,流过了无数人的心田。它见证了郴州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郴州人的奋斗历程。如今,它依然在流淌,带着郴州人的梦想,流向远方,流向未来。

郴山郴水郴情,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无论走到哪里,这份情,都会像山间的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像江上的清风,抚慰着我的心灵。

作品点评

这篇《刻在时光里的郴恋》饱含深情。作者巧用对比,细腻展现郴山之秀幽、郴水之清幽、郴情之深厚。对莽山、东江湖等的描写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文中既有对儿时回忆的温情叙述,又有对郴州古今变化的感慨,结尾反复强调郴山郴水郴情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将眷恋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李艳艳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