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瀚文
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
郴州画卷
参赛作者:张瀚文(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老师:周熙婷(郴州市林邑中学)
有一片被时光打磨得发亮的土地,这里被群山环绕,被流水洗涤。郴州,这个被徐霞客称为“五岭明珠”的境地,它具有山水的肌理,文明的年轮,它是自然的史诗。
晨雾初散之时,苏仙岭的飞檐峻峭之姿若隐若现。这座被道家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的青山,承载着楚南文化最深邃的呼吸。周敦颐笔下的《爱莲说》里夹带有郴江荷花的清气。
清晨的露水还悬在叶尖,幼鸟扑棱着打湿的绒毛,在树丛间穿梭,知了直击人心的鸣叫,伴随着山雀的啼鸣最动人。成熟野果自由脱落坠入林间的响声,竟成了此刻最喧嚣的部分。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整座山岭忽然活了。
立身于此,不觉间呼吸都染上了青苔的湿润。此刻的苏仙岭不需要任何传说加持,单是这些跃动的生命光影就足够让每个脚印都长出柔软的根须,让来此的游客真正融入自然,真正体会到自然的魅力。登顶眺望,现代郴州的高楼与自然风光在视野中重叠,恰似文明与青山碧水的融合,使这座山岭的古意伴随着盛世繁华一同流传。
正午阳光刺破云层,高椅岭的丹霞地貌便显露出惊心动魄的艳丽,在时光的雕琢下,呈现出火焰般的肌理。行走其上,两侧的百米深渊使游人惊喜与赞叹。野花在岩缝中绽放,用生命的柔美中和着地质的刚烈,使此地更为奇特、壮丽!
破晓时分的小东江是最接近仙境的所在,升腾的雾气将天地晕染成流动的画卷,捕鱼人驾着乌篷船划破静谧的水面,撒网的瞬间,水面的波光与清晨的阳光被渔网一同捕捉,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篇章。若乘船深入湖心,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温度,可以与湖水有更为亲密的接触。当暮色染红湖面,湖畔吊脚楼的灯火次第亮起,渔歌混着酒香漂过水面,此刻的东江湖便从山水画卷变作了人间烟火。
郴州的山水不止于笔下,不止于双脚之下,它始终在时光长河中流动变迁。而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也正用新的方式续写这部地理新篇章。这片土地再次证明:真正的永恒,是古老灵魂与自然心跳的共鸣。
作品点评
《郴州画卷》以时空经纬编织山水史诗,将苏仙岭的晨露凝为道家哲学的液态符码,高椅岭的丹霞熔作地质美学的火焰修辞。作者以徐霞客之眼测绘五岭明珠,让郴江荷香与《爱莲说》的墨韵共振,渔网捕光的瞬间定格为存在主义的快门——雾中撒网既是物理空间的涟漪,更是文明层积的隐喻。
当吊脚楼灯火点燃暮色,山水画卷便完成从自然圣殿到人间烟火的量子跃迁。全篇如青铜编钟奏响地理叙事诗,在丹霞的刚烈与野花的柔美间,奏出古老地脉与当代心跳的永恒协奏曲。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红萍
二审:陈华英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