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圣慧
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
碧水东江
参赛作者:匡圣慧(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老师:贺 静(郴州市林邑中学)
东方未明,天际浸染着靛蓝的雾霭,晨风裹挟水汽掠过湖面,东江湖在熹微中舒展身姿,碎银般的光斑跃动于碧波之上,恍若上古遗落的青铜镜,倒映着五张少年惊叹的面庞。远处的山影如未干的墨迹,几缕炊烟从码头小镇袅袅升起,与晨雾交织成纱。
我张开双臂深吸一口气,草木的清新混着湖水的湿润沁入肺腑。班长郭嘉指着雾中若隐若现的乌篷船笑道:“真正的美景在雾散之后。”话音未落,忽见一叶扁舟破雾而出,船头老翁的竹篙轻点水面,涟漪荡碎了镜中倒影。千百尾小鱼在网中跳跃,鳞片折射出碎钻般的光斑,恍若将银河拽入了人间。
蜿蜒的石板路将我们引向早市。铁板煎鱼的滋滋声混着辣子香劈开晨雾,金黄油亮的小黄鱼在炭火上蜷成月牙,油星溅落的刹那,连向来矜持的李馨都喉头微动。我攥着纸币挤进人群:“十条!不,二十条!”李凡拎着我的后领叹气:“再买下去,船票钱都要被你吃光了。”
巷尾青砖老屋前,满头银丝的婆婆正将竹篾弯成月牙,素绢上提笔勾勒,一尾红鲤倏然跃然灯上。“这是东江鱼灯,老手艺啦。”婆婆笑眼弯弯,“从前渔民出船前,都要在船头挂一盏,求个风平浪静。”
渡船犁开翡翠色的湖水,白鹭从芦苇丛中惊起,翅尖掠过处荡开圈圈涟漪。我趴在船舷,看云影在通透的湖水中游弋,忽有银鳞跃出水面,碎玉般的水珠扑上面颊。“咔嚓——”郭嘉偷拍下我炸毛的狼狈模样,笑声惊飞了桅杆上的翠鸟。陈玲和李馨缩在船舱含姜片,苍白的脸色与班长镜头中泼墨山水般的湖光形成鲜明对比。
行至湖心,浓雾忽散。阳光刺透云层,将湖水染作孔雀石般的碧色,水下荇藻清晰如悬空生长的翡翠森林。陈玲突然轻呼:“云在动!”众人仰头,见流云竟与水中倒影逆向而行,天地恍若被装进旋转的琉璃樽。体委李凡扬手抛来一片带齿痕的桃叶:“接住!孙大圣赏的蟠桃——”话音未落,三只白鹭掠过船舷,叼着的半截桃枝残花,正巧落在陈玲翻开的诗集上。
上岸后,桃花岛裹着甜腻的蜜糖香撞入眼帘。千树万树垂着毛茸茸的桃子,阳光透过叶隙在青苔斑驳的石径上绣出金箔。“这怕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李馨举着相机喃喃。话音未落,惊呼声撕裂安宁——李凡湿漉漉地攀住竹竿爬上岸,发间沾着粉红桃瓣。“摘桃子脚滑了……”他抹了把脸,活像只落水的猢狲。救人的老伯肩扛渔网大笑:“后生仔,岛上的桃树可都有脾气哩!”
谈话间,老伯热情邀请众人前往他的小院游玩,大家欣然前往。老伯的农家小院爬满紫藤,竹匾里晒着红艳艳的剁辣椒。围坐在八仙桌前,莼菜银鱼羹腾起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外的桃林。“紫气东来落碧池——”陈玲指尖叩着瓷碗,尾音陡然高扬:“龙跃金鳞会有时!”李馨凝视着金丝酥雀上颤巍巍的红杏,眼波比檐角风铃更温柔:“黄雀戏穿丝柳绿,粉蝶羞许点枝红……”班长舀起一勺醉蟹膏,酒香浸透诗句:“孤鸿一唳惊寒去,冷月千江照影空。”
夜色渐浓,老伯搬出陈年杨梅酒,琥珀色的琼浆盛在粗陶碗里,月光坠入碗中碎成星子。林间忽有流萤乍起,李馨解下鱼灯挂在枝头,暖光惊起更多萤火,恍若有人打翻了装满星辰的箩筐。“该行飞花令了!”陈玲脸颊酡红,指尖点向灯下翩跹的流萤:“银烛秋光冷画屏。”我挥动桃枝抢答:“轻罗小扇扑流萤!”李凡却醉醺醺栽进草丛,惊起一片发光的虫云:“看我……捉个流星下酒……”
翌日返程,老伯往我们怀中塞了陶罐:“装上东江湖的水,带回城里养青苔,也算留片山水在窗台。”渡船启动的刹那,郭嘉突然指向水面——晨雾中的桃花岛倒影竟比实体更加清晰,粉云般的桃林、青瓦小院,甚至昨夜踢翻的石凳,都在镜像中纤毫毕现。
“难怪叫青铜镜。”陈玲轻抚陶罐上凝结的水珠,“原来它真能照见魂灵。”她将罐中湖水泼向空中,亿万水珠裹着朝阳炸开虹彩:“就让东江湖的魂,沾在我们的身上回家!”水雾落定时,镜面般的湖已远成天际线上一抹青痕。唯有怀中的陶罐沉默地晃荡着,像藏着半汪不肯老去的春天。
碧水东江,桃花园林,在中华大地上竟有这样一处秘境。人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东江湖却如一面古老的青铜镜,静静地映照着郴州的山水,等待着每一位旅人的发现与驻足。
小编点评
《碧水东江》以少年游踪为丝线,串起东江湖的生态诗学:渔火揉碎成青铜镜里的银河,桃枝坠入诗笺成为意象的活化石。飞花令与杨梅酒在流萤中完成古典精神的液态转化,鱼灯上的红鲤衔着民俗密码游向现代性。作者以舌尖的辣香、指尖的陶罐、瞳孔中的倒影重构地理记忆,让青苔在窗台复刻江湖魂魄。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红萍
二审:陈华英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