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子馨
宜章县第五中学学生
心之所向是春暖花开之地
参赛作者:谭子馨(宜章县第五中学)
指导老师:李丽星(宜章县第五中学)
记忆中的故乡,是一个朴实悠闲的村庄。它坐落于郴州的某一片土地上,虽不起眼,却是我心所向往的地方。
天边氤氲着几抹晚霞光,从驼红的云间洒下来,铺洒在大地上,几缕红光穿过窗户,落在我桌面上一本书中的两个字——故乡。我好似睡着了,来到了一个梦境,一闭眼,便回到了我故乡的那个小村庄。
春风拂,霞光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村庄里,自然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绿色的海洋,是野草们的姿色;流动的音符,是溪水叮咚的歌声;欢快的歌声,是小鸟的鸣叫;缤纷的花朵,是春天留下的脚印。
在这时,油菜花田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游玩的天堂。大片的油菜花连成一片,如同误入了璀璨的星河一般。我和小伙伴们在田间肆意奔跑,抓蝴蝶,赶蜜蜂,一切充满着童趣。在这个如花似玉的年纪,我和其他的女孩儿摘了些油菜花,用枝条编成花环,兴冲冲地去找到田间劳作的阿嬷们,给她们戴上。她们的脸上瞬间洋溢出朴实的笑容,于是她们拿了些菜给我们,说道:“小鬼儿们的手可真巧呀,阿嬷谢过你们。来,拿着这些菜回去,让你们的妈妈给你们炒着吃,可甜了!”“谢谢阿嬷!”我们齐声回答。说完便手拉着手,如同轻快的燕子般翩然飞回家。
我兴冲冲地跑回家,还没到家门口便大声嚷嚷:“妈,妈,我回来了,猜猜我带回来什么!”妈妈头都未转,便说:“那必然是你们阿嬷带给你的菜喽!”妈妈转过身来,拍拍我的脑袋说:“来,把妈妈做的小点心送给邻居街坊们去。”
我比了个“ok”的手势,便提着篮子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我便提着空篮子回来了,但手上多了一小袋鸡蛋。递给妈妈说:“叔叔、婶婶还有阿嬷们夸妈妈的手艺好,又给了我些鸡蛋,说这是回礼。”妈妈接过来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都是一村人还分这个呀!下次你就与他们说不必了,知道没?”“知道啦!”我点点头,搬起一张小板凳,坐在妈妈旁边和她说着趣事。
看着门前柳树上的嫩芽,我感叹了一句:“这就是春呀,我喜爱春天。”妈妈摇了摇头指着门外说:“这是春吗?这可不是春,这是年轮循环的波纹,这是大地睡醒的动人,这是农人扶犁的闹钟,这是墨客提笔的灵动,这是春吗?这可不是春,这是花红柳绿的舞台,这是老牛反刍的绿意盎然,这是少年们扭转乾坤的傲慢,这是另一个丰收的彩蛋……”
这是春吗?这是春,又不仅仅只是春,这是永远绚烂如春的故乡呀!春景熙熙的故乡便是一朵瑰丽的花朵,点缀于郴州这棵大树上,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故乡,你永远是我梦里的归宿,是我心灵的栖息地,是我永远向往的春暖花开之地。
戏梦浮生,曲韵悠扬
参赛作者:谭子馨(宜章县第五中学)
指导老师:李丽星(宜章县第五中学)
掬起一捧时光的泉,回忆流转间,湘南小城的青石板巷漫着梨花香,我恍若听见奶奶的吴侬软语在浅唱:“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那是郴州湘昆独有的水磨腔,穿过四百年烟雨,在奶奶的骨血里生根发芽。
小院中的梨花开了,洁白的梨花蕊是院中别样的景色。忽然一阵微风袭来,花瓣在风中起舞,总爱落在奶奶膝头那本泛黄的《湘昆曲谱》上,纷飞急转,又落在了那老旧的电视机上。老电视机里正演着《牡丹亭》,郴州湘昆剧团的花旦水袖轻扬,罗裙上金丝绣的东江湖水纹在阳光下粼粼生波。电视机前则坐着一位年迈的老人,她摇着蒲扇,眼睛盯着电视机,嘴角噙着抹笑意。
我很好奇,什么节目能这般吸引奶奶呢?映入眼帘的是一位戏曲演员。他面带红装手持玉扇,身着绣花衣裳,是那般璀璨耀眼。曲起,柔软洁白的长袖在他的手中滑落, 露出那细而有力的手臂,笑容含蓄又端庄,唱出那婉转动人的歌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赋予断壁残垣。”曲终,随着他轻捷的步伐不停地旋转,飘远的裙角如同鲜花绽放,最后定格在那句“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 ”,眼波流转间好似蕴含着淡淡忧伤,我沉醉在了其中。不知何时奶奶已转过头望向我说:“你觉得这昆曲怎么样?馨儿?”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道:“我不懂戏曲之道不好随意点评,但我觉得这演员唱出了少女天真烂漫,可真动听啊!”奶奶点了点头,让我坐在她的身旁。
只见奶奶拿出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上的奶奶和身着戏服的爷爷站在梨花树下,他们都迎着花香,安静祥和地笑着。奶奶说她和爷爷是因昆曲而结缘。奶奶是昆曲热爱者,但因为天分不足,未能成为昆曲表演者上台唱戏,而爷爷则是昆曲表演者,他们都热爱昆曲,最终在了一起。奶奶说爷爷当时说了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是曲中词,亦是他们的写照。后来他们同赏昆曲时,见杜丽娘为情而死生,惊破三春幽梦;崔张借月色私订终身,花影摇动情丝;陈妙常抛却道袍纵身红尘,玉簪划破清规。情之一字,直教人百转千回,他们沉醉于昆曲的世界,仿佛入了无数有情人的梦境。奶奶赞美道:“昆曲之美宛如初春盛开的桃花耀眼夺目;昆曲之美好似秋天绽放的菊花,高雅纯洁;昆曲之美,如同寒冬中屹立的梅花,自强不息。”我靠在奶奶身上听着她轻柔的讲述,渐渐的进入了梦乡。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院中的梨花渐渐凋零,而奶奶也随着时间逝去了。来年春日,我站在墓碑前,细雨沥沥,打在我手中的梨花花束上,我把它放在墓碑前,梨花好像洁白的仙女默默在墓园里沉睡。我凝视着墓碑上奶奶的照片,恍惚中一阵曲声传来“人易老,事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前途半壁斜阳。”我好似看见了奶奶身着长衫在雨中踩着青石板姿态轻盈地唱着戏,一点泪从我的眼角滑落。我心想,奶奶,您的心愿已成,可我却再难听见您的曲音了。
湘昆泠泠,若仙山云雾漫过青石巷。奶奶总爱在暮色里开腔,素手抚过水袖褶皱,教我辨那水磨腔中四百年的春愁。她说戏文是湘南的骨,是郴州人的魂,要唱着莽山的晨雾,把姑苏雅韵酿成郴人血脉里的酒。
老师点评
《心之所向是春暖花开之地》从一个梦开始叙说,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春天的故乡。再通过几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更是将故乡的人情之美尽情展现。独特视角让主题鲜活呈现,行文流畅自然,字里行间尽显真情。语言充满诗意,富有美感,既有平实的叙述,又有优美的辞藻。
《戏梦浮生,曲韵悠扬》作者善用通感炼造意象集群,让青石板的沁凉、水袖的丝滑、戏文的醇厚在字里行间交织共振。当杜丽娘的婉转哀愁渗入祖辈的婚誓,当湘昆的声腔化作莽山晨雾,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不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流动在血脉中的生命记忆。结尾处"梨花落尽春又生"的轮回意象,既是对天人永隔的诗意化解,亦是对文化传承的庄严承诺——那些被泪水浸润的曲牌,终将在新生的喉咙里重新绽放。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杨 漪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