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妮 | 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
2025-03-27 10:28:08


李思妮

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

作者简介

李思妮,女,2006年9月出生,现为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学生。

创作背景:结合本人在郴州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创作。

代表作品

郴韵如影随行


参赛作者:李思妮(湘南学院)


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叫苍林,他在今郴州一带建立了苍梧部。苍林的后代为纪念其始祖苍林,将此地命名为“郴”。

因为当地森林茂密,有着“林中之城”的美誉,而“郴”字在篆书中由“林”“邑”二字组成,意思是“林中之邑”。

郴州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48%以上,湿地面积稳定在73.81万亩以上。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林邑之城”。

山美、水美、景色美!

一个“郴”字,似乎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仙气感。习主席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郴州便称的算是有福之地了。

湖面上,雾气缭绕,群山环抱,一穿蓑戴笠的老翁乘一片孤舟泼洒渔网。山美人和,一幅秀美东江山水图不经任何雕琢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沉醉于这片刻的静谧美好中。

苏仙巍巍,山峦与云雾相偎相依,刚与柔的最佳搭档莫过于此了吧。立于苏仙岭绝顶,是一座宋代建筑形式的庙宇,雕梁画栋,绿瓦朱栏,宏伟肃穆。站在苏仙观前远眺,连绵群山与郴城风光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为苏仙又增一抹文化韵味,高4米多的天然石壁上,刻有秦观的词《踏莎行·郴州旅舍》、苏东坡为该词写的跋以及米芾的书法,行书字体,笔势雄浑奔放,三者合璧,堪称一绝,谓之“三绝碑”。

逃离城市喧嚣,随风追逐自由的风,去感受大草原的魅力吧!在南岭北麓的骑田岭山系之巅铺展开来。微风拂过,绿草如波浪般起伏,送来阵阵清新的草香。湖畔芦苇丛生,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轻声诉说着草原的故事……

郴州不乏美景,亦有众多美食。

不论你是爱吃粉还是爱吃面,不管你是吃辣或是不吃辣,换种说法讲,不论你口味如何,郴州的美食总有一款能抓住你的胃!

顺滑的米粉吸收了鱼汤的鲜美,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鱼香和辣椒的香辣,再洒上葱花、酸菜、萝卜丁等配菜,口感在感受鲜辣的同时又被脆爽的配菜再次升级味蕾!

临武鸭是中国八大名鸭之一,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其鸭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香气四溢;卤鸭则酱香浓郁,咸香入味,鸭肉紧实有劲。这使的它不论是作为餐桌大菜还是日常零食都让人有满满食欲。

饭后再来点可口解腻的水果,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了。那么永兴的冰糖橙可为最优选择!此果如其名,似冰糖一般甜,果粒颗颗分明,晶莹剔透的倒似水晶宝石。汁多肉脆,咬下去汁水四溢,果肉脆嫩爽口,甜润宜人。

天地人和,热情好客。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时说:“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红军的为民精神深深感动了大家,亦感染了郴州的人民。而这一奉献爱国精神亦得到了郴州人民的代代相传,如精神火炬一般代代传递!

十八福气地,郴州好人多!

郴州好人不仅仅是一次对郴州好人群众的表彰,更是整个社会的“风向表”。他们为郴州的普通群众提供榜样力量,而郴州的人们也是这么做的。

山水画卷,郴州相见。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郴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集聚郴州,感受郴州人文风景。郴州人民有着自己的待客之道。他们以热情洋溢的精神面貌迎接远朋的到来,推荐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景点。

郴州,这方写满故事的山水福地,正以它独有的魅力,邀约着每一个向往美好的灵魂。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郴韵悠悠,情谊深深,只等与你一次次重逢,续写更多温暖与精彩,愿你我都能常赴郴州之约,共绘新的绮丽篇章。


作品点评

  这篇介绍郴州的文章,从地名由来、自然景观、特色美食、红色精神、好人好事等方面,立体勾勒出郴州之美。文字饱含深情,叙述详实,让读者对郴州心生向往,也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引发对郴州之旅的美好遐想。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廖骏

二审:陈华英

三审:陈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