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祥 | 郴州市第九中学学生
2025-03-26 21:27:31

胡景祥

郴州市第九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胡景祥,2011年12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第九中学,多次荣获“三好学生”荣誉。

创作背景:作品以“郴山郴水郴情”为主题,发现郴州之美,郴山郴水形成了山水相依的美丽画卷,为郴州增添了自然魅力。郴情不仅指对郴州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更表达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代表作品

最美的郴州

参赛作者:胡景祥(郴州市第九中学)

指导老师:彭小军郴州市第九中学)


“走遍五大洲,最美有郴州”。我最美的郴州无限大好河山,总那么令人流连忘返。

苏仙岭应该可以算得上是郴州最出名的山了。其主峰海拔526米。因苏仙岭美丽的传说而驰名海内外。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称。山岭上有白鹿洞、生仙石、望母松等“仙”迹,自然山水风光久负盛名。由秦少游作词、苏东坡作跋、米芾书写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被镌刻在苏仙岭岩壁上,史称“三绝碑”。陶铸1965年来郴州视察,写下《新踏莎行》。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曾幽禁于此,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苏仙岭从山路到山顶有桃花居、白麓洞、三绝碑、景星观、八字铭、沉香石、苏仙观等观赏游览处。

传说西汉惠帝4年(公元前191年),郴州东门女外位潘氏姑娘在河边洗衣服遇奇怀孕,并于次年7月15日在牛脾山桃花洞内生下苏耽,也就是后来的苏仙。苏耽出生后鹤覆鹿乳,长大之后十分孝顺母亲。得异人受其仙术,通医道、识百药,聪颖勤奋,为民治病,造福乡里。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5月15日,苏耽13岁时跨鹤升仙。

苏仙岭原名牛脾山,因苏耽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为苏仙岭,正因如此,早在唐朝,苏仙岭就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誉。明代大旅游家在《徐霞客游记》中曾写道,“……明崇祯10年(公元1637年)四月初十日……乃持盖苏仙之游。随郴西行一里,度苏仙桥,随郴西东岸行,东北二里,溪折西北去,乃由水经东上山,入山即有穹碑,书天下第十八福地……”该诗直接佐证了苏仙岭自古即为福地。

登上苏仙岭山顶,眺望那一轮红日,颇有诗情画意,不免吟诗一句:同登苏仙赏落日,共望彩霞满天边。”

谈完山清,便讲水秀。东江湖,位于郴州资兴境内湘江支流水上游,东江湖水面95%在资兴市内。东江湖湖面最长处约103千米,最宽处约6.2千米,面积约160平方千米,是中南地区目前最大的人工湖泊,是湘江水系上游拦河筑坝而形成的人工湖泊。东江湖有防洪、减灾、灌溉、发电、渔业生产等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是湖南唯一一个集6个“国家级”称号于一体的景点——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湖波荡漾,群山环绕,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清晨薄雾轻笼,宛如仙境;夕阳西下,金光洒满湖面,美不胜收。

雨天的东江湖别有一番韵味,细雨如丝,轻轻拂过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卷。湖边的树木被雨水洗刷得更加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芬芳,宁静而诗意。“雾漫小东江”的雅称便是雨后而来。

阳光下的东江湖,碧空如洗,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无数碎金闪烁。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青山绿树,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花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整个东江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令人心旷神怡。

郴州你是如此之美!如此令人流连忘返!我永远爱你,我最美的郴州!

作品点评

习作以饱满的乡情描绘了郴州的山水之美,以苏仙岭的历史传说展现人文厚度,又以东江湖的四时景致呈现自然灵韵。文中既有三绝碑”“雾漫小东江等文化符号的精准捕捉,又通过晨雾、夕照、雨景等多维度的景物描写,使画面极具镜头感。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骆斐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