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习之
郴州市第九中学学生
漫步郴州
参赛作者:龙习之(郴州市第九中学)
指导老师:唐丽芬(郴州市第九中学)
我生在郴州长在郴州,每天路边萦绕的鱼粉香气陪伴着我的上学路,听着灯盏糍粑店里阿婆的吆喝声放学回家。
“郴州不就是座小山城吗?”当我第N次敷衍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时,班主任老师递给我一个传声筒:“去传四份‘声音’回来,它们会告诉你答案。”是啊,这座我生活的城市,不该只是他人询问时一个模糊的答案。我要去把郴州的千年脉搏探寻一番。
晨雾未散时,我拾起苏仙岭的一片落叶,我问落叶:“你在这里听到了什么?”落叶说:“远声飘来,徐霞客杖头的苔痕还印在石阶上,秦少游词里的郴江雾又漫过三绝碑。”在这里郴州是静谧的,可在山脚散步,抑或徒步爬山,赏泉景,听鸟鸣。秦观的词、苏轼的跋、米芾的字,三者合一,魅力无穷,引得无数雅士驻足。还有那屈将室,见证了张学良将军的一段特殊岁月,它默默伫立,提醒着人们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风过处,带着张学良将军“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慨叹。看那太极老人推掌时,两千年的云气正从南禅寺檐角滑入,整座山都是“天下第十八福地”的注脚。
走过“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沙州村,我捧起一波清泉:“你在这里听到了什么?”清泉笑了笑说:“是热忱,是伟大的红军精神。”1934年的雪水还淌在我血脉里,女红军剪被子的剪刀声叮当作响。那是炽热的军民鱼水情,是郴州大地上滚烫的初心印记,满含着热烈与赤诚;当年红军剪开的半条棉被,如今化作厦蓉高速这条城乡动脉,正把山外的春风吹进瑶寨直播间。
驻足于裕后街熙攘的古道上,我满心皆是惊叹,尘封于岁月的历史古迹,竟能在当下重焕熠熠华彩。脚下的石板路,被往来行人的脚步打磨得光滑,路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在阳光的照耀下,勾勒出古朴又迷人的轮廓。抚摸着老砖墙侧耳倾听,轻声询问:“郴州,一直都如此热闹吗?”墙砖仿若穿越时空的使者,悠悠回应:“不,这里的郴州,满是厚重。”穿越千年时光,裕后街再度绽放光芒,呈现在众人眼前。只要你能静下纷扰的心,侧耳倾听,便会惊觉,在这繁华表象之下,裕后街仍藏着古老的宁静。它像一位隐匿在岁月深处的智者,静静诉说着往昔。在这里,每一寸砖石、每一缕微风,都携着郴州的古老底色,轻轻触碰,便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仰首眺望,高楼林立。五岭广场的景致,满是现代气息,瞬间让我领略到郴州别样的魅力——一座充满活力的繁华都市。我俯身捧起一抔泥土,轻声询问:“郴州,满是繁华吧?”泥土仿若有灵,悠悠作答:“没错,此处虽不见自然景观的灵秀,亦无厚重历史文化的沉淀,可那拔地而起的时尚高楼,纵横交错的街道,满是现代化科技的光芒,处处彰显着郴州独有的风采,让人们沉浸在这蓬勃发展的现代氛围之中,展现着郴州与众不同的迷人风采。”往昔与今朝,在这光影交错间相互交融,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古老与新生。
如今,我带着这四份意义非凡的“声音”重返校园。我要让所有人明白,郴州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苏仙岭沉淀的底蕴是它前行的根基,沙州村的红色精神是奋进的动力,裕后街的新生是创新的实践,五岭广场的繁华是发展的成果。这座城市就像一艘蓄势待发的巨轮,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
未来,郴州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合古今,拥抱世界。而我,会与家乡一同成长,用自己的方式助力它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大放异彩,让郴州的名字在时代的舞台上愈发响亮,续写属于它的辉煌新篇。
作品点评
作者用四种“声音”描写了郴州的美景,善于运用拟人、对比、联想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有趣。有静谧的苏仙岭,有半条被子温暖中国的汝城沙州瑶族村,有古色古香的裕后街,有繁华时尚的五岭广场……仿佛它们有自己的故事要诉说,给读者带来直观又独特的感受,引发读者对郴州过往故事的遐想。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或逻辑问题,或是存在抄袭行为,请在评论区不吝指出。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骆 斐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