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灿 | 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
2025-03-25 17:12:45


曹雅灿

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

作者简介

曹雅灿,女,2004年8月出生,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是作者过年回到老家,看见了小树,想起小时在小树旁玩耍。童年的记忆中,小树的身影一直在。写下这篇,记录在时间的流逝下小树的模样。

代表作品


参赛作者:曹雅灿(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指导老师:黄悠纯(湘南学院)

我老家门外有棵树,我不知道它的品种。我小时一直就喊它小树。但在我的印象里它一点也不小,长的很高大。

一月,它的枝干零稀的挂着几片枯叶。寒风铆足劲的吹,枯叶定然承受不住,咔嚓一声从枝干上掉落,飘飘然的落在树根旁。小时候,我就站在树下,盯着它看,爷爷问我为什么不回家,我说“叶子都不陪它,小树好孤单的。””可是树叶不是睡在它旁边吗?“爷爷边拉着我边说。对啊!原来是睡在了它旁边啊。

二月里吹春风。贺知章写“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剪开寒冬对它的笼罩,暖意涌到了枝干上,让枝干吐出新芽。三月里再一见,小树变的更娇俏,像个小姑娘似的,戴上新绿的发卡。

四五月枝繁叶茂,我赞叹它的生命力。三月的春雨喂饱了它。根埋在湿润的泥土中,尽情地饮着。小树很能喝水,树根处积的水洼两天不到就干了。雨水孕育了它,长出了一大片的青枝绿叶,叶片舒舒展展的,抖擞着精神。

入夏的时候,门外的景色倒像幅油画。在日光最亮的时候,叶子便会发光。枝叶密密叠着,光从缝隙里钻出来,在地上织出细碎的金网。风一来树干就轻轻晃起来,高处的叶子把阳光抖落成金色的粉末,落到下面的叶片上,而下面的叶片呢,承受不住,将粉末撒在地上,溅成金色的小光点。我喜欢在那树荫下玩耍,蹲在地上去靠近那些光点,看它们顺着我的皮肤纹理移动,看它们流连于我的掌心。偶尔会有小黄狗来贪凉,就那样蜷缩在树根旁,尾巴啊就一搭一搭地上下摆动。无论什么时候这树总有朋友陪它。

树影随着夕阳慢慢拉长,将那地上的金粉掩盖。最后只剩顶端的叶尖还攒着一撮阳光。这时候我会觉得门外的树像动画片里的圣诞树一样。漂亮极了。蝉不再鸣叫了,燥热如潮水般褪去,带有丝丝凉意的晚风吹拂在我们脸上。真希望时间一直停留在夏日。

入秋了,那树上的树叶也不见黄。我要离开老家了,它还是那样。我很久没有回去了,不知道小树现在是什么样子。当我看见校园里的树开始枯黄,我便想着门前的小树,就算是反应再慢半拍,日子也应该把叶子熬成焦糖色了。校园里的树开始落叶,我便想着小树的叶子肯定也打着旋落在地上。我想踩在那枯叶堆上,去听那咔嚓声,那是小树独特的声音。

在这个冬天,我终于与它重逢。小树还是那光秃秃的模样,就像我小时门前望见的那样。但我不再是站在门前注视它,我静静地走过去,去抚摸那粗糙的树皮。低喃着“好久不见。”


作品点评

这篇散文以一棵无名小树为线索,串联起童年与故乡的温暖记忆。文字细腻灵动,将四季轮回中的树景描绘得如诗如画——春日的"新绿发卡"、夏日的"金色粉末"、秋日的"焦糖色"落叶,无不充满童真视角的奇思妙想。结尾的久别重逢,让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永恒形成微妙共振,树皮粗糙的触感成为记忆最鲜活的注脚。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陈琪

二审:吴娜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