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杨思予
湘南学院附属小学学生
苏仙岭
参赛作者:陶杨思予(湘南学院附属小学)
指导老师:郭珊(湘南学院附属小学)
“山水画卷,郴州相见。”我的家乡湖南郴州,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小城。这里有一座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的山——苏仙岭,它与郴江河相依。
关于苏仙岭之名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郴州城东曾有一位洗衣的妇人,某日在苏仙岭山涧浣衣时,被一根红丝缠住洗衣棒。她用手扯不掉,便用牙咬断,不料红纱顺势滑入腹中。数月之后,妇人竟诞下一男婴,取名“苏耽”。苏耽出生后有白鹤以羽暖身,白鹿喂奶饱腹。苏仙长大后,因飞天前预知次年郴州附近将有瘟疫,遂叮嘱其母以井水、橘叶熬药解瘟疫。后人为了感恩其德,在苏仙岭上修了苏仙观,供奉其神像,苏仙岭由此成名。
周末,我与朋友一起游苏仙岭。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白鹿洞。洞口雕着一对相依相偎的白鹿母子,栩栩如生,细细一听,仿佛能听见它们轻柔的呼吸声。走进洞内细看,其宽敞幽深,怪石嶙峋,洞内的水珠沿着洞顶落下,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多美妙呀!走出洞来,眼前豁然开朗,小池里的仙鹤起舞,池边桃林成片,山涧缓缓流过,掩映成趣,宛若仙境。
紧邻白鹿洞的石壁上,有一块摩崖石碑。上面镌刻着秦观的词《踏莎行·郴州旅舍》,还有苏轼的跋、米芾的手迹,这被誉为“三绝碑”。
攀至山顶,极目远眺,只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苍翠的山脉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宛如巨龙盘踞。远处的高峰似巨人伸展臂膀,迎风而立。远眺郴城,恰如镶嵌在天地间的明珠。倚在山巅,我们不禁张开手臂,迎接着山风,倾听着鸟鸣,享受着福地的自由与美好。
而后,到了山脚下。只见郴江河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俯身细观,可见鱼群嬉戏于卵石间,石形千奇百怪:有如雕花门窗者,有如三角尖塔者,亦有如圆凳光滑者,令人称奇。河畔柳树影影绰绰,倒映在如镜的河面,仿佛与我们捉迷藏。
归家路上,轻声道:“这一山一水,真叫人舍不得离去。”
作品点评
这篇作文开篇借家乡郴州引出苏仙岭,传说讲述生动,赋予其神秘色彩。游览过程描写细腻,白鹿洞的清幽、“三绝碑”的文蕴、山顶的壮美、山脚的灵动,层次分明。语言优美,善用修辞,字里行间尽显对苏仙岭的热爱。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吴娜
二审:刘娟丽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