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暄 | 郴州市第五中学学生
2025-03-25 10:34:05


李若暄

郴州市第五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李若暄,女,2011年1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五中。她热爱祖国,敬爱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创作背景:这篇《郴江忆:怀文人之心,追思想之光》,源于作者对郴州深厚底蕴的探寻。郴州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于一身,山水美景令人心驰神往,革命历史、红色故事激荡人心,还有“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的励志故事等等,促使她以文字展现郴州魅力与精神内涵。

代表作品

郴江忆:怀文人之心,追思想之光

参赛作者:李若暄(郴州市第五中学)

指导老师:李文琳(郴州市第五中学)


“笑懦夫把我左宗棠看扁,夏虫不可语冰寒。”湘剧《左公柳》的唱词和旋律,如泣如诉,顺着郴江悠悠流水,婉转融入湘江。郴州,似湖湘大地的璀璨明珠,既有钟灵毓秀的山水,更沉淀着厚重炽热的历史文化记忆。

郴江,众多支流汇聚而成,如历史脉络蜿蜒贯穿郴州中部。它的潺潺流水,仿若时光低语,诉说着革命故事。

1928年,湘南起义烽火燃遍郴州大地。朱德、陈毅于宜章打响年关暴动第一枪,如惊蛰春雷,打破旧世界沉寂,激发郴州人民抗争精神。郴县、永兴、资兴等地农民,手持简陋农具,怀着对旧制度的愤恨与对新生活的向往,投身革命洪流。枪林弹雨中,无数郴州儿女为土地、自由、理想,与反动势力殊死搏斗,他们的呐喊誓言,至今仍在山川回荡。

1934 年,红军长征途经郴州,汝城、宜章成为关键节点。在汝城,红军遭国民党军重重围堵,战斗惨烈。但红军战士凭借顽强意志与无畏勇气,浴血奋战,突破封锁,为长征开辟道路。宜章百姓准备箪食壶浆,支援红军、帮助伤病员,军民鱼水情深。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更是红军与百姓生死相依的不朽见证。

郴州的革命历史,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壮丽史诗。他们在黑暗中摸索、战火中冲锋、困苦中坚守,为我们奠定和平幸福的基础。如今,我们享受安宁生活,不应忘却为理想信念捐躯的先烈。

郴江发源于宜章骑田岭之巅,涓涓细流从云雾缭绕的山巅蜿蜒而下途经莽山。莽山层峦叠嶂,峰林峻峭,怪石嶙峋,峭壁千仞,峡谷幽深,山风呼啸,奏响自然乐章。郴江细流无畏穿梭,绕过巨石,冲下陡坡,汇聚成汹涌洪流,奔腾向东海。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坚韧的江梦南。半岁时的意外,让她坠入无声的世界。但她未被命运打倒,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踏上求学路。她触摸父母喉咙感受发声震动,观察口型学发音,无数日夜咬牙坚持,从无声中学会“听”与“说”。从普通小学到重点中学,再到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她凭借唇语和课后自学突破听讲困难,取得优异成绩。“于无声处,逐梦向阳”,江梦南是生活强者、时代楷模,激励着无数人在困境中逐梦前行。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从涓涓细流到汹涌洪流,滋养郴州土地,孕育出无数英雄烈士,承载着这份可贵的郴州精神。郴州精神作为湖湘文化重要部分,是独特历史印记与前行动力。在郴江滋养下,郴州必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续写辉煌篇章。


作品点评

作品将郴州红色故事串在一起,讲述了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激情,革命前辈的精神深深地滋养着这片土地,给这儿的人们提供了养分,长成了郴江郴水郴情,脉络清晰,主题突出,感情真挚。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艳艳

二审:刘娟丽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