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琪雅 | 郴州市第九中学岭南分校学生
2025-03-25 11:18:01

邱琪雅

郴州市第九中学岭南分校学生

作者简介

邱琪雅,女,2011年10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九中岭南分校。她曾多次获评校级“三好学生”,并被授予“市级劳动之星”称号;播音主持十级,曾通过校园广播宣讲家乡故事;六年美术专业训练让她善于捕捉郴州风物的光影变幻。

代表作品

小城针脚里的成长日记


参赛作者:邱琪雅(郴州市九中岭南分校)

指导老师:陈兰艳(郴州市九中岭南分校)

     

晨雾像人哈出的气一样蒙在郴江上,整个郴州变得像块毛玻璃。我背着书包路过裕后街刺绣店,看见绣架上趴着半只金线凤凰,老板娘和小姐姐正在摆弄直播用的补光灯, “非遗新潮流和老手艺新力量,哪个更带劲?”她们讨论着,隔壁鱼粉店的蒸汽扑在橱窗上,凝结的水珠模糊了“老字号”的铜牌,却让那碗鲜香的杀猪粉更显滚烫。

这座小城就像踩着双节奏的舞步。苏仙岭的石阶上,爷爷的收音机还在讲《郴阳八景》的老故事,可雾里的吊车已经像钢铁怪兽似的啃着天空,新大楼的骨架都支棱起来了。妈妈带我看高椅岭的丹霞山,我指着赤红色岩石喊:“看!像不像犀牛在等月亮?”妈妈立刻掏出手机:“快摆个姿势,配上《星星之火》肯定能火!”

苏仙岭下的戏台子倒是老样子。周三放学路过时,蓝褂子爷爷们还在唱《目连救母》,不过现在台边多了块会发光的电子板,老戏服上的亮片被映得像撒了星星。

刺绣店换了闪亮亮的霓虹灯招牌,可推门进去还是那个味道——小姐姐在镜头前翻转绣绷展示双面绣,老板娘坐在角落,用顶针顶着开裂的手指教小孙女认针脚。阳光里,金线在补光灯的冷光和旧台灯的暖光中跳舞,把过去和现在缝成了一条线。

我站在店门口看凤凰渐渐长出羽毛,突然发现小城跑得比体育课百米冲刺还快,可我的脚好像被502胶水粘住了。

书包里的试卷上,红叉叉像被划了好多道口子。妈妈的话在耳朵里嗡嗡地响:“不拼命跑,连小城的影子都追不上。”我的手心突然冒汗,不知道是因为明天要听写,还是因为听见城市拔节生长的声音。

回家翻开物理书,窗外的风车茉莉影子在草稿本上爬成弯弯曲曲的小路。那些公式突然变成绣娘手里的针线,一针错就要拆了重来。我学着把错题当绣错的针脚,用红笔慢慢挑开线头,重新织出正确的纹路。

夜深了,茉莉藤悄悄爬满窗框。远处的工地依然灯火通明,像一片星海,也像我必须追赶的目标。我对着它们背单词,突然觉得英语字母和绣花针脚都是通往未来的密码。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床,背着书包走出家门。晨雾中的郴州依然宁静,但我知道,在这宁静之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我深吸一口气,迈开步子,我抓紧书包带开始小跑——要像金线凤凰那样,在绣绷上慢慢长出翅膀;要和小城一起,把古老的故事织进崭新的未来。


作品点评

这篇散文以 “刺绣针脚” 为隐喻,将个人成长与城市变迁熔铸为一部流动的时代手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探寻青春的生命密码,展现出对家乡的敏锐观察与文学才情。文章构思新颖,隐喻精妙;细节生动,画面感强;情感真挚,时代意识突出。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姜朝

二审:张红萍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