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梓馨
郴州市第五中学学生
天下福地,自有苏仙
参赛作者:朱梓馨(郴州市第五中学)
指导老师:曹秀容(郴州市第五中学)
苏仙岭,那是一座屹立在郴州的神奇山峰。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苏仙岭原名牛脾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西汉时期,郴州有一位孝子苏耽在此修道成仙,后人为纪念他,将这座山改名苏仙岭。
从山脚下出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桃花居。这里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背靠着青山,面临着潺潺的桃花水溪。四周的翠竹修长茂密,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小天地。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宛如梦幻的碎金。漫步其间,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淡淡的竹香,令人心旷神怡。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不久便来到了白鹿洞。洞口的两只白鹿雕塑栩栩如生,母鹿温顺地低头,幼鹿欢快地跳跃着,仿佛在诉说那古老的传说。洞内宽敞而神秘,洞顶的岩石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阴森,怪石狰狞,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洞外藤葛缠绕,丛林繁茂,给人一种原始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告别白鹿洞,继续拾级而上,便来到了护碑亭。亭子圆柱绿瓦,翘角飞檐,古朴而典雅。亭内的天然石壁上镌刻着著名的“三绝碑”。秦少游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词作,苏东坡的跋文,以及米芾的书法,真可谓是三绝之集大成。秦少游的词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出了他在郴州旅舍的迷茫与孤独之情。苏东坡的跋文更是对这词作的深刻解读与高度评价。米芾的书法丰富多彩,尽显大家风范。这三绝碑相互辉映,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才情与艺术造诣。
再往上攀登,便来到了苏仙观。这座宋代建筑形式的庙宇,宏伟肃穆,香火旺盛。正殿三间,分上,中,下三个,两边的偏殿庄严肃穆。苏仙观东北角的这两间偏殿是张学良将军当年被幽禁的地方,现称“屈将室”。站在苏仙岭的最高处,极目远眺,郴州城区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如同一条条丝带纵横交错。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仿佛能吹散心中的烦恼。
下山的路上,钟鼓声从深山中隐隐传来。回首望去,夕阳为苏仙岭镀上一层金边,那些缭绕的云雾渐渐散去,露出山壁上若隐若现的摩崖石刻。唐代诗人留下的"云母屏风烛影深"的诗句,此刻在晚风中有了具象的注解。
苏仙岭,它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到近代张学良将军的屈辱经历,再到现代陶铸等人的足迹,这座山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处景色都蕴含着无尽的情思。
作品点评
文章细腻描绘了苏仙岭。从其得名由来,到桃花居的清幽、白鹿洞的神秘、护碑亭 “三绝碑” 的精妙,再到苏仙观的宏伟肃穆与 “屈将室” 的历史厚重,最后展现山顶俯瞰的城景。生动展现苏仙岭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尽显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艳艳
二审:张红萍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