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豪
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
郴州的雨
参赛作者:肖振豪(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指导老师:傅曦(湘南学院)
郴州的雨总是无常的,时而喜笑颜开,时而愁眉苦脸。豆大的雨珠落在宽阔而又略带几分陡峭的湘南地带,时而万里无云,时而大雨倾盆 ,这可苦了行人,就连天气预报也只肯相信12小时的,因为郴州的雨啊,是最难琢磨的。
青砖瓦黛早已成为历史,高楼大厦似是常态。郴州也属于湘南地带,但我却不以湘南来写因为我知道的只有所在的郴州,即便,它属于湘南,也属于江南。因为求学,我和郴州结缘,可它啊好像不给我面子,刚来的第一天便以雨相待。
那一天,我见识到了湘南,更第一次了解到了郴州的雨。初来乍到的第一晚, 闲听着雨落在大地的声音,洗净了心中的烦躁,遐想着自己兴尽晚回舟,做一回惊起一滩鸥鹭的李清照,或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但终究是才学疏浅,腹无诗书,只能作罢。又是一年升学季,去年今日,有雨吗?那时的我又是怎样应对此番情景的,模糊的记忆依旧模糊,只能静静地闭上眼,用心去聆听这郴州的雨。有的,雨落在树上,发出沙沙的响声,带来一声清脆,有的,雨落在地上,捶打着地面,带来一声沉闷。
看着眼前的雨滴落,曾经的岁月被曾经抛在身后,倾泻在郴州的雨中,似是而非。 看着另一个校园里,忙碌和闲散的身影,不知道前方的道路又会如何,但生活就是这样,郴州的雨就是这样,这就是被打上了青春的印记。
作品点评
这篇散文以湘南郴州的雨为脉络,将自然气象与青春记忆编织成流动的诗篇。作者善用拟人化笔触赋予雨灵动的性格,又以李清照、苏轼的诗词意象勾连古今,在虚实相映间构建出独特的抒情空间。文中"沙沙"与"沉闷"的雨声对比,恰似时光长河里的明暗光影,既承载着初遇异乡的惶惑,又沉淀着成长岁月的顿悟。结尾将无常之雨凝为青春印记,使自然现象升华为生命隐喻,展现出物我交融的哲思之美。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陈 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