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紫涵
郴州市第九中学学生
山水寄郴情
参赛作者:黄紫涵(郴州市九中)
指导老师:谭祯彪(郴州市九中)
八百年前,秦少游笔锋游走,挥毫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的千古绝响,恰似一颗石子投入历史的长河,让这座湘南小城泛起层层涟漪,自此在岁月的洪流中崭露头角。当我真正踏上郴州这片土地,才深切领悟那份情怀为何能跨越悠悠岁月,深深扎根在郴州人民的心底。
郴州以山水为脊梁,勾勒出一幅钟灵毓秀的天地巨作。苏仙岭的晨雾,宛如一位守时的访客,总是如期而至。那如牛乳般的云气,在峰林间轻盈地流转、徘徊,将石阶旁“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石刻浸润得墨色朦胧,仿佛一幅刚刚完成的水墨画,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韵味。当日落时分,天际流霞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连绵的青山,余晖脉脉。此时,若是恰逢雨夜,便能看到月色沉于湖面,激起圈圈涟漪,好一幅“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的绝美景致,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板梁古村的青石板路,历经岁月的打磨,上面的马蹄印依旧清晰可辨,仿佛在诉说着千年骡马古道的繁华过往。俯身触摸这些痕迹,只觉山水之间沧海桑田,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千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人事与景色都已渐渐模糊,徒留感慨万千。更不必说飞天山丹霞群的崖间幽兰,在峭壁之上独自绽放,散发着清幽的香气;爱莲湖的水中菡萏,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尽显婀娜之态;莽山的翻腾云海,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气势磅礴;静谧的东江湖畔,山水相依,宛如世外桃源;仰天湖草原上,骏马肆意撒欢,充满生机与活力。“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如今,我们漫步在这片土地上,欣赏着山水相依的美景,定会沉醉于大自然勾勒的天然画境,让疲惫的灵魂在郴州这旷远的天地间得到栖息与滋养。
郴州以文脉为灵魂,传承着千年不断的弦歌雅韵。北湖公园的烟雨亭前,老倌子望着“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的美景,拖长了腔调,深情吟唱:“雾失楼台咯——月迷津渡——”那悠扬的歌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将人带入了千年前的诗意世界。斑驳的碑廊里,苏轼、米芾等历代文人的题刻静静伫立,在青苔的映衬下,仿佛在轻轻呼吸,诉说着往昔的风流韵事。在裕后街的湘昆传习所,水磨腔悠悠传来,宛如天籁之音,旦角指尖的兰花指在暮色中缓缓绽放,一招一式,尽显昆曲的典雅韵味。桂阳阳山古村的何氏宗祠内,“六会治村”的木质匾额高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传承,见证着家族的兴衰荣辱。游览桂阳宝山时,我遇见了王姐姐,她因对家乡的热爱,自愿为游客解说,言语间满是对家乡的自豪;游览五盖山镇时,我结识了守了四十年古碑的刘老,他轻抚着石碑,感慨地说:“唐刺史王陵碑最懂郴州的脾气,柳司马治水的铁凿印子,徐霞客拄竹杖踩出的窝窝,都藏在这石纹里咧!”微风拂面,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漫山翠竹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我轻轻抚摸着岩石,心想,千年以来,一定有无数和我一样深爱着郴州的人,他们也沉醉于这座湘南小城的独特魅力。在郴州,每一处古迹都是历史的沉淀,每一种乡音都是情感的寄托,每一段唱腔都是文化的传承,它们共同构成了延续千年的弦歌,奏响了郴州独特的文化乐章。如果说人是漂泊的候鸟,那么郴州,无疑是那令人魂牵梦萦的栖息之地。
郴州以情怀为韵律,汇聚成代代传唱的精神童谣。清晨,栖凤渡鱼粉店里,老板娘将熬制了一整夜的筒子骨汤,缓缓浇在鲜红的辣椒上,刹那间,升腾的热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豆油香。她笑着说,祖辈在渡口卖粉时,总要多舀一勺汤给赶路的脚夫,这是他们一直坚守的善良与温暖。永兴便江畔,八旬老艄公依旧摇着橹,摆渡往来的行人。“现在有大桥了,但乡亲们还是爱坐我的船!”他古铜色的脸上,皱纹里藏满了笑意,“听惯了这摇橹声,就像听阿妈唱的摇篮曲,心里踏实。”这些看似平凡却又无比动人的故事,正是郴州情怀最鲜活的写照。它隐匿于日常的烟火气息中,流淌在悠悠的江面上,如同代代传承的歌谣,温暖着每一个郴州人的心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情怀都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让郴州的精神血脉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当晨雾再一次轻柔地漫上苏仙岭,郴州正以蓬勃的姿态,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它带着山水的雄浑风骨、文脉的深厚底蕴、情怀的温暖温度,昂首阔步,奔赴下一个千年,让每一个眷恋它的灵魂,都能在这里寻得一处安心的归所,沉醉在它的独特魅力之中,不愿醒来。
作品点评
这篇作文饱含对郴州的深情,从山水、文脉、情怀三个维度展现郴州独特魅力,极具感染力。通过描绘郴州的风土人情,如栖凤渡鱼粉店老板娘的善良、老艄公坚守渡船的故事,传递出对郴州的热爱与赞美,能引发读者对这座城市的向往。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姜朝
二审:陈琪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