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玮 | 郴州市明星高级中学学生
2025-03-20 11:33:21


 李晨玮

 郴州市明星高级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李晨玮,男,出生于20084,郴州市明星高级中学学生。现担任团支书、语文课代表。在校期间,多次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获得“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班干部”等荣誉。

创作背景:本人将在家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化为笔尖下的流露,以山水为经,人文为纬,编织出立体的郴州叙事,这是写给郴州的情书,更是对未来的宣言。关于郴州的古诗从小便耳濡目染,创作之时再次研读郴州当地的文化典籍与历史故事,这些文化碎片的串联构成了文章的历史经纬。同时,本人时常在空余时间捕捉真实的郴州气韵,像板梁古村,汝城沙洲、莽山、东江湖等景区,都成为文章的具象符号。平常也关注郴州,当地的新闻时事与楷模故事,对郴州的时代精神也有所理解。


代表作品

山水作砚写郴章

   参赛作者:李晨玮(明星高级中学)

   指导老师:尹盈盈明星高级中学)

苏仙岭的晨雾漫过橘井亭时,我总爱摩挲石壁上韩愈“鸢飞鱼跃的刻字。指腹触及那些千年未冷的笔锋,恍惚看见当年周敦颐在郴江畔观莲,将《爱莲说》的初稿浸在月华里漂洗。这座“无一山不奇,无寸土不丽的古城,千年时光将古人的喟叹凝成山间露水,在每一个黎明重新润泽这片土地。

郴州的山水是流动的诗篇。王昌龄笔下“青山一道同云雨的莽山,至今仍在云雾中吞吐着楚辞的平仄;秦观词中“郴江幸自绕郴山的碧波,依然倒映着宋时明月的清辉。春到东江湖,看渔人收起缀满晨星的网,恍如柳宗元“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意境重现;秋至飞天山,望丹霞如血浸染层林,又似李清照“至今思项羽的壮烈余韵。最妙是板梁古村的雨巷,当青石板上漫起薄烟,戴望舒《雨巷》里的油纸伞,便从周敦颐讲学的书院飘然而出,盛开出朵朵白莲。

郴州土地的人文血脉,始终跃动着家国情怀的赤诚。义帝陵前的古柏记得项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宜章碕石村的油灯照见过朱德、陈毅发动湘南起义的身影。汝城沙洲的半条被子者温暖军民是徐解绣老人一生的等候。在桂阳阳山古村,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木匾与“精准扶贫的铭牌相映成趣;于北湖公园韩愈垂钓处,退休教师义务讲解的身影,恰似当年韩文公“传道授业的现代注脚。

如今的郴州,正在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新篇章。资兴渔民收起渔网变身生态护湖员,无人机在翡翠般的东江湖面巡弋;桂东荒山蜕变成云雾茶园,“湘品出湘的电商快车满载瑶乡黑茶驶向远方。夜幕下的郴州长卷,全息投影让柳宗元与高铁列车隔空对话,苏仙岭栈道上的光伏板,将阳光酿成清洁能源的佳酿。这座“林中之城的每一次呼吸,都在演绎着生态文明的深意。

作为新时代的郴江儿女,我们以山水为砚,以人文为墨,书写好温暖而奋进的郴州故事。当莽山云海再次漫过北斗溪监测站时,我看见的不只是“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卷,更是“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这方水土孕育的,永远是面向未来的中国故事!


作品点评

这篇佳作以熔铸千年文脉的笔力,构建起时空交织的叙事框架。从韩愈刻石到朱德油灯,从周敦颐白莲到光伏栈道,璀璨的意象群如星斗缀连历史长河。作者深谙用典化境之道,将“半条被子”的红色记忆与无人机巡湖的现代图景并置,使历史典故化为生态文明的鲜活注脚。全篇激荡着山水精神与时代使命的共鸣,彰显出青年书写者赓续文脉、对话未来的文化自觉。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或逻辑问题,或是存在抄袭行为,请在评论区不吝指出。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红萍

二审:陈   琪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