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畅 | 郴州市明星高级中学学生
2025-03-20 11:01:36


  曾畅

   郴州市明星高级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曾畅,女,出生于2008年6月,郴州市明星高级中学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优秀班干部”“学习标兵”等荣誉,现担任语文课代表,文章结构严谨,文笔细腻朴素。

创作背景:通过郴州随处可见的元素,一笔一画勾勒出郴州的人情风景,借此次征文活动提升自我文学水平,希望能将郴州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中,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大家。


代表作品

郴州候客临,故人迟重游


参赛作者:曾  畅(明星高级中学)

指导老师:王  薇(明星高级中学)


郴州,我的家乡,在印象中不算是一个很大的地方,但与此同时,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记忆的细碎中留下了一抹青绿,一份鲜香,一缕丝线。而每当想起这个朴素无华的地方时,就像提上一盏灯,照亮了心底的静谧角落,故地重游。

“郴州”二字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林”和“邑”结合在一起就成了林中之城,也就是我所熟知的郴州,而它给予人最大的印象,便是绵延不绝的山林。林子一片连着一片,不时有群鸟飞起,凭借着微风,飞去所能眺望到的山巅,或许陶渊明所描述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恋的是如郴州一般的群林,思的也是如郴州一般的江河,抑或刘禹锡所写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般,以它独有的万千春景,闯进每个人的心里,留下那一抹青绿,又静静地候在那里,在苍茫的世界里,等待旅客地再临。

在给人以难以忘怀的气味中,夹杂了一丝的鲜香,这是无法来自他乡,是只存在于郴州的风味。大碗中与红油交融的白汤如同鸳鸯戏水,食客的动作就像是牵扯木偶的丝线,使鸳鸯展翅,使白鳞跃起,使郴州山景展开,呈现于这一碗平凡朴素的鱼粉里,为人们上演着一出精彩绝伦的戏剧。简单又常见的一碗鱼粉中,落了食客的满足,散了渔民的丰收,飘了普通的我们触手可及的幸福。这一口香辣里浓缩了郴州人朴素又平凡的一生,却又是无可代替,于记忆长河中留存,悄然地弥漫着,却不会散去。

在过往的旅客看来,郴州就如同一个微缩版的潇湘。有着与洞庭湖大同小异的东江湖,以及沾染了烟火气的凤凰古城般布局的裕后街,或是和衡山如出一辙的莽山等,如同一片片拼图,拼出湖光山色的潇湘缩景,拼出春和景明的万千郴色。而在不变的框架里,镌刻仍旧只是“郴州”二字,在万千人的心里,郴州因为人们友情、爱情、亲情连接的线所构筑的轮廓里,多了一个独属于郴州人亲密的别名,那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故乡,或生或死,都顺着那根郴州的线,回到这里。

郴州不大,只安静地留存在心中的那一处角落里,随着一抹青绿,寻着一份鲜香,追着一缕丝线,故地重游这里,回忆着过往的幸福与欢笑。再落了一盏灯,照出心中那一块可以回去的地方,为我遮风挡雨,听着我的愁思与哀伤,我可以回到它温暖的怀抱里,消化在外的苦闷。带着它所给予的一色,一味,一线,走上各自的旅途,而它,则等待着人们的再次靠近,等着你我,亘古不变。


作品点评

这篇散文以诗性笔触勾勒郴州的山林意象与烟火气息,将青绿群峰、红油鱼粉化作乡愁的载体。作者巧妙化用古典诗词意境,以“丝线”“灯盏”等温暖意象串联山水、风味与人情,在湖光山色的缩景中凝练出故土的文化根脉与情感脐带。文字间流淌着对故乡的静默守望,让地方记忆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原乡。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或逻辑问题,或是存在抄袭行为,请在评论区不吝指出。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红萍

二审:陈   琪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