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瑀涵 | 郴州市第六中学学生
2025-03-24 10:02:01

罗瑀涵

郴州市第六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罗瑀涵,女,2010年12月出生,她以勤奋为笔,以钻研为墨,似一颗闪耀之星,在校园的天空中熠熠生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科之星”等诸多校级荣誉纷至沓来,这是她智慧与努力的见证。阅读与写作,是她感知世界的窗口。她沉醉于书香之中,用细腻的笔触记录生活的点滴美好。在湖南省“共话‘双减’共育新人”征文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于校内学科阅读活动中屡获佳绩,其写作作品还被收录于校刊。

 她兴趣广泛,美术与舞蹈,是她心灵的栖所。从郴州市第二十五届中小学艺术节绘画作品“二等奖”,到第二十六届的“一等奖”,见证着她在艺术之路上的成长。而在第45届郴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项目中荣获“三等奖”,则展现出她勇于创新的精神。

代表作品

去郴江河边走走


参赛作者:罗瑀涵(郴州市六中)

指导老师:唐志英(郴州市六中)


来吧,来吧,去郴江河边走走。灰蒙蒙的天空下是条蜿蜒爬行的臭水沟,它如同巨蟒一般,蜿蜒的身躯浑浊不堪,弥漫着墨绿的恶臭。它的质地黏稠,悬浮着无数微小的颗粒物,载着无数垃圾——牛奶盒、塑料袋、包装纸……好一锅浓得化不开的粥!死寂的水面,没有层层悦目的波纹,没有鱼儿跃水的欢动,只荡漾着无尽的悲哀。行人行色匆匆,只管掩鼻快走。黑暗的郴江河哭泣着,艰难向前蠕动……

目睹郴江河的满目疮痍,耳闻郴江河的嗷嗷哀鸣,人们不再扼腕叹息,毅然为她抚平创伤。他们拔了排污管道,捞出漂浮垃圾,净化流域水质,立下醒目警示—“保护郴州母亲河!”,为郴江河发出了无声的呐喊!郴江河有了生的希望!

来吧,来吧,去郴江河边走。清晨,太阳的光晕从碧波荡漾的郴江上散开,几瓣桃花瓣被风带去江面,如小舟般在江面上轻盈起航,让人不禁遐想,这多情的江水一定也化开了桃花的香气,拥有蜜一般甘甜的滋味吧!江边绿树掩映下的人们怡然自得地做着晨练,不时有垂钓的老人惊呼:“哟,好大一尾! ”

来吧,来吧,去郴江河边走走。夕阳西下,水天一色。郴江河披上了余晖的礼服。河的边缘是暗红的,往里晕染成橙红色、蜜橘色,河中心竟是金黄色的,连成一幅变化多端的抽象画,瑰丽壮观。江边的小块陆地也被落日染成如油画般的玫瑰色,披着太阳的余温,带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情画意。此时的郴江河作为倾听者,就像一位温柔缱绻的佳人,不知傍晚的郴江河边有多少美好的故事? 

来吧,来吧,去郴江河边走走。郴江河倒映着一轮无瑕的明月。江的两岸,灯光闪烁,映得波光粼粼的郴江河如同将揉碎的金箔纸洒在江面,又像无数条金色的鱼儿游动。江边湿润清凉的风儿轻抚人们的脸庞。江的远方,还有女子甜美婉转的歌声,隐隐约约,在江畔悠悠荡荡,令人沉醉。

郴江水,郴人治,郴人护。郴江的奔流不息养育着我们,滋养着我们,护佑着我们!去郴江河边走走吧,去感受她的低语,感受她的心跳,感受她悠悠流淌的每一丝美好!



懂  得

参赛作者:罗瑀涵(郴州市六中)

指导老师:唐志英(郴州市六中)


在我时间的长河中,曾飘荡着一张被安排得密密麻麻的时间表,和一幅雅致的中国山水画。

有一段时间,精神紧绷的我好像是一张被用力拉开的弓,紧绷的弦随时都要断裂开。贴在墙上写得密密麻麻的时间安排表,只看一眼就令我头皮发麻。桌上堆砌着的书本、资料、潦草写了几行字的纸,像监狱的围墙般沉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的脑子塞满了乱七八糟的杂事。“烦……”抓乱了头发的我常常嘟囔着。

朋友晓声看不下去了,她关切地说“你太需要放松了”。说罢,便不由分说地拉我去了美术馆。“画有什么好看的,我还有一堆事没忙完呢…”我皱了皱眉心里极不情愿。

柔和的灯光洒落在展厅中,犹如一场梦幻的启航。我置身其中感受着周边弥漫着诗意的氛围,仿佛时间也凝固在艺术的世界里,我暂时忘却了那张密密麻麻的时间表,心慢慢地终于静了下来。抬眼看见一幅挂在中心的水墨画,我愣住了。似有似无,丝缕缠绵的云;远方几点飞鸟的影子;泛起花瓣般细腻的波纹;连绵交错,隐隐约约的群山;山中白练似的飞瀑……一切多么和谐又淡雅。画中景与景间的留白,给人一种朦胧,梦幻之感,让人心旷神怡之间又不禁浮想联翩,画中就是水雾迷茫间朦胧的仙境吧……

我沉醉了,久久没有说话。晓声轻柔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你看,画留白,才有独特的意境;人生也需要留白,才能感受世界的更多美好。在生活中,要有些停留和情趣才行啊。”

我释然了,是啊,书画中留白,是给人以遐想;音乐里留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诗歌里留白,是返璞归真。而人生里留白,是给生活装下更多别样的美好。留白,不是为了享乐,是压力下的自我调整,也是为下一次的冲刺做准备!人生是一趟又一趟接连的列车,别只顾着赶行程,而忘了看看窗外闪烁着的美景。

请为生活留点白,让你的生命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笔墨沉浮书习惯

参赛作者:罗瑀涵(郴州市六中)

指导老师:唐志英(郴州市六中)

夕阳西下,温暖的余晖透过玻璃,一阵轻风拂过,吹动了米白的宣纸,也吹动了我的思绪。宣纸发出“沙沙”的声音,翻开了我记忆的书页。

一个小女孩正站在书法老师面前,抓紧衣摆: “老师,我想参加市内的书法比赛,能借用您几张作品临摹吗? ”老师沉了沉那深潭一般的眸子,他知道她平日急躁,急于求成,他犹豫了一会还是拿了几张平日练习的作品递给女孩。

那个女孩,正是我。我欢天喜地地开始准备自己的作品。可我急躁的习惯又冒出来了,桌上的纸团堆成了堆,却仍未得到想要的作品。我顾不得思考老师的笔法,只知一味模仿,最后将匆匆写好的作品寄出,却石沉大海。

我缩在教室角落,宣纸上的字仿佛都在嘲笑我。比赛的结果一寸一寸切割着我的心,我咬紧了下嘴唇,努力不让眼泪落下。

“小涵。”一个声音将我从悲伤中拖出,我抬眸,是老师。他温和地笑笑: “走,去练字。”

老师看看我写的《卜算子·咏梅》,那满是皱纹的手在纸上指点着: “你的字太浮,是急躁的表现。”他铺开宣纸,落笔、提笔,笔在老师手下温顺地在纸上慢慢行走。那一个个字沉在纸底,如同海底的岩石,显得稳重大方。“这一笔一画,都应静下心来书写,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粗细,才能写好啊。”我看着老师的字体,恍然间领悟了其中道理。我在书写中只一味求结果,从未好好思考老师作品中的奥妙,借来这作品又有何用呢?

我决定静下心学习书法。此后,我落下的每一笔,都细细揣摩:这竖,要挺直如松木;这捺,要潇洒舒展,有横扫天下之感;这钩,要钩得灵动轻巧;这点,要精细如水滴。每当我那浮躁的习惯冒头,心中的警钟便咚咚作响:静下心来,静下心来!响得我的杂念散去,响得驱走浮躁的念头。勿躁、勿躁,我在心中提醒自己。 

日日夜夜,我与灯火为伴,与笔墨共舞。柔软的指腹结了一层硬硬的茧。待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待风霜雪落,雨打台阶;待花开花落,落红满地。那支毛笔,它见证了我从急躁到沉稳的蜕变。

墨色沉浮,洗去了我的浮躁;墨看盈盈,熏陶了我的沉静。我一笔一画地书写着自己的习惯,书写着我的人生。


作品点评

文章一: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郴江河的蜕变历程,通过今昔对比凸显环保主题,情感真挚且富有感染力。文章以 “去郴江河边走走” 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郴江河从 “巨蟒般浑浊” 到 “碧波荡漾” 的变化。开篇用 “墨绿的恶臭”“黏稠的质地” 等细节刻画污染之殇,与后文 “桃花瓣如小舟”“夕阳染成抽象画” 的美景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治理成效。作者善用比喻,如将污水比作 “浓得化不开的粥”,将净化后的江面比作 “揉碎的金箔纸”,增强画面感。结尾升华主题,呼吁保护母亲河,情感升华自然。

文章二:通过一次美术馆之行,巧妙诠释 “留白” 的人生哲理,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富有禅意。以 “时间表” 与 “山水画” 的对比开篇,隐喻现代生活的忙碌与艺术的宁静。作者细腻描写参观画展的过程,将水墨留白的意境与人生感悟自然融合,如 “画中景与景间的留白,给人一种朦胧,梦幻之感”,进而引申出 “人生也需要留白” 的深刻思考。心理描写真实动人,从 “头皮发麻”“急躁” 到 “释然”“沉醉”,情感变化层层递进。结尾以排比句升华主题,将留白的意义拓展至书画、音乐、诗歌,最后回归生活,富有哲理。

文章三:以书法学习为线索,讲述从急躁到沉稳的成长历程,叙事生动,寓意深刻,语言富有诗意。文章以 “笔墨沉浮” 为隐喻,将书法练习与人生修炼巧妙结合。作者细腻描写学书过程,从 “纸团堆成了堆” 的急躁到 “指腹结茧” 的坚持,细节真实感人。对书法技巧的描写形象生动,如 “竖要挺直如松木,捺要潇洒舒展”,展现扎实的观察能力。结尾升华主题,将墨色沉浮与人生蜕变相联系,“书写习惯,书写人生” 的感悟水到渠成。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姜 朝

二审:陈 琪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