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涵轩
郴州市第六中学学生
美好,悄然而归
参赛作者:陈涵轩(郴州市六中)
指导老师:刘 双(郴州市六中)
又是一年的假期,丢掉了平日里沉重的疲惫,一切又重归轻盈。这个令我一直心生向往的假期里,我们又有机会出游。
我们决定前往核工业711功勋铀矿旧址。初看这个地方的介绍,我的眼里便有了光:我想象着,那充满着梦想与希望的老一辈采矿人,用信念与毅力留下的矿山遗址,会是怎样令人心生敬意?
路途十分遥远,但我心中的敬意与美好却一直积蓄。一路上,繁茂的树木与野花野草充盈入眼,鸟的鸣叫与树叶的沙沙声,与汽车的声音混在一起,形成了交响曲。我在车上耐心等待着,穿过一个又一个石拱桥,我们的车便到达了目的地。下了车,父亲指着不远处:“那就是711功勋铀矿旧址。”我睁大了眼睛,望着绵延不断的山,有一个朴素的小镇。几栋低矮的瓦房,配着灰白相间的外墙。这几栋楼间,一个大牌坊上写着“国营七一一矿”。我环顾四周发现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我听不到鸟鸣声,更无法听见风吹树叶之声。我只能听见其他游客的对话:“我慕名而来,却失望而归。”此时,我心中的美好似乎有些衰减——我带着些许犹豫,仍跟着父亲的步伐。
我们在此处走走停停着闲逛。一路上,我们只看到了冷峻的建筑,复古的装置,甚至路都有些破旧坑洼。我热情、期待的心彻底冰冷,我心中的美好骤减——我有些失望了。
我望向淡蓝的天空,思索着。突然,父亲拍了下我“看看这是什么?”我微微张口,慢慢回过头去,却发现了一个手印墙,上面印有矿工的手印与签名。我仔细阅读简介,才知道这是当年矿工为了完成任务,许下誓言,在此按下手印,我的心隐约受到震撼。
跟随着父亲的脚步,我发现了更多年代久远却鼓舞人心的革命标语、古老却不过时的毛主席语录。高高矗立的纪念碑……我的心已完全被这些事物所震撼了,我感到心中的失望悄然离去,心中的美好又不断积蓄。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七一一矿博物馆,我完全没有预料到。我的心绪将被拉到好几十年前,我所了解到的故事将如此感人!这座矿山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这里的矿工们不畏条件艰苦,他们的故事像一首首诗歌,唱响在连绵不断的山区,似乎有尽头又没有尽头;还像一阵鼓,敲开了我的心扉,似乎无声又仿佛有声。收回心绪,一件件矿工用过的物品呈现在我面前,跨越时空,我见证了矿工们的努力足迹。介绍里有七一一矿的功绩这里曾有无数英雄好汉,这里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细细看着,思绪翻腾,心潮狂涌。我沉浸在这里,久久,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我内心的美好悄然而归。
回家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悟:我原本循着轻松美好而来。可中途险些因无聊失望而丢下美好,但最后,美好在我的触动下,悄然间回来了。这美好源于厚重的历史,更来源于在郴州奋斗的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品点评
文章开篇点明出游背景,引出对七一一矿遗址的向往,为下文的情感转变埋下伏笔。随后,作者的情感因手印墙、革命标语、毛主席语录以及纪念碑等元素发生转变,尤其是参观七一一矿博物馆时,对矿工们的故事和功绩的了解,让作者内心受到极大震撼,美好悄然而归。这种情感的变化过程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在语言表达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心理描写,结尾处作者的感悟升华了文章主题,将美好与厚重历史和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相联系,使文章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记录,更蕴含着对历史和精神传承的思考。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姜 朝
二审:陈 琪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