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艺
郴州市第九中学学生
“郴”
参赛作者:罗 艺(郴州市九中)
指导老师:彭小军(郴州市九中)
一个汉字,一座城,天下谁人不识“郴”。
—题记
在整个汉字的大家庭中,有许多字,有常见的:天、地、人;也有生僻字:馫、亖、瞐等。我这里有一个汉字——郴,若是外地人,不知道郴州的话,可能还真不认识这个汉字。
之所以说不知道郴州就不认识“郴”字,是因为“郴”真就独属郴州。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秦朝以来,“郴”字一直独属于郴州。而“郴”也自然包含郴州元素。
郴,古意为林邑之城。这是对其最为简单的解释。接下来我将以一名土生土长的郴州人的身份来为大家来介绍“郴”。
首先,郴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万花岩的溶洞如一张未分为黑白二色的极之混沌;而东江湖的美景则更好地衔接万华岩的混沌,雾漫小东江那梦回天庭的烟波浩渺之势如混沌初开;再望飞天山的丹霞喀斯特地貌,正以“阴阳割昏晓”之势分出阴阳两势;上莽山看日出与日落正暗示了太极在被分为两势之后的阴阳交替的规律。看。这幅山水画卷之中竟埋有如此博大的哲学道理。
其次,郴是一张长长的美食菜单。一句“赶快来,一起去栖风渡恰鱼粉塞。”可见鱼粉在郴州人心中的地位之高。那一块块肥大的鲢鱼块,那一勺勺豆油与茶油的淡香,是郴州人民朴实的见证。不过在这一碗碗的“朴实”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相传庞统起初不曾被刘备重用,只谋个耒阳县令他因此心事重重食欲缺乏,大病。第二天来到一家客店,可店家早已卖完吃食,于是店主从一位渔民手中买一条鲜鱼做了一碗鱼粉。庞统听后胃口大开:“此乡野之味,亦可登大雅之堂!快哉!快哉!”最终励精图治,得到刘备重用。 所以如果你情绪低落吃碗栖风渡鱼粉,不妨一尝与庞统一样飞黄腾达、瞬间开朗。
最后,剖开郴字。里面流蹚着红色血脉。1928年1月,在朱德带领下发动湘南起义,以宜章为中心,波及20多个县。如今,不仅是湘南起义,第一军规、半条被子镌刻在每一个郴州人的骨子里,所以郴也是一道赤红的血脉。
“郴”,是一幅山水画卷;“郴”,是一张长长的美食菜单;“郴”,是一道赤红的血脉。我爱这个字,爱它的美、香、情。 那你呢?你会认这个字吗?你了解郴州吗?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构思精巧,以独特的视角围绕 “郴” 字展开,深入挖掘郴州的内涵,展现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首先”“其次”“最后” 等连接词使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活泼,如 “赶快来,一起去栖风渡恰鱼粉塞” 等表述,充满生活气息。结尾以反问收束,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性。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姜朝
二审:陈琪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