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煊伟 | 宜章县第六中学学生
2025-03-18 17:54:29


黄煊伟

宜章县第六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黄煊伟,男,2007年6月出生,宜章县第六中学学生。作为学校文学社成员,他积极参与校内外文学活动,坚持用文字记录生活,曾在校刊发表多篇文章。

创作背景:本文通过作者游览郴州万华岩的经历,生动描绘了郴州独特的山水风光与人文情怀。旨在通过对万华岩的描绘,展现郴州山水的独特魅力,传递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与自豪,唤起读者对郴州自然与人文之美的关注与保护意识,进一步弘扬郴州的山水文化与乡土情怀。


代表作品

万华岩游记


参赛作者:黄煊伟(宜章县第六中学)

指导老师:刘  露  (宜章县第六中学)


林邑西南,车行十余里,顺流水漫延数里,便抵万华岩。观其全貌,山清、水秀、洞幽,群山环抱,粼粼碧波,水天共色,一派生机。

余以2019年春,自宜章北行百余里,乘风雨,抗辛劳,至万华岩。次日,同家慈观其景。入目一洞一湖,湖水粼粼,湖上一舟,舟中一人,怡然自得,好不快活。

洞口群花簇放,莺语蝶舞,洞顶“万华岩”三字峥嵘而含蓄,乃南宋理学家张栻手迹,虽历经岁月沧桑,风雨飘打,今仍熠熠生辉。入洞,寒气袭人,流水潺潺,清幽凉沁,游鱼可数,洞顶藤蔓盘绕。前行十余步,石路凹凸,空间愈发狭窄,目及一片漆黑。蓦地,眼前透出一道道五彩之光,定睛一瞧,钟乳林立,霓虹闪烁,晶莹剔透。石狮、石虎、石鹤、石花、石钟……无论大小,皆雄伟大气,尽显刚气而不失柔情。看那“观音坐莲”“大鹏展翅”“巨象飞天”,如禽若兽,拟人状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乃造物主之妙笔也。吾目不转睛,唯恐漏了此自然之“宝藏”。前路愈发陡峭,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吾手扶石幔,冰、寒、湿润之感,浸进掌心。扣石聆之,铿然有声。灯光打在钙华池上,水面平静,如碎银,似绸缎,像玉盘,美得不可方物。“琼浆玉液”顺石钟乳流下,滴落水中,如乐作焉,声如风铃,气韵清越。

翼翼而行,前路多绝壁,怪石林立,石笋点缀其中。吃力攀行,顿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其“水下晶锥”“石蛋生笋”尤引人注目。据科考,“水下晶锥”百年才长一厘米,全世界仅两处可见;“石蛋生笋”乃目前世界上首次发现,皆为“国宝”,无价之物也。向前行,塔松似雪,“水底龙宫”“瑶池果树”之奇景亦令人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人间仙境。复行百余步,豁然开朗,地面平旷,仿佛同刚才的陡峻毫无干系,此地可容纳上千人,旁有石堡残垣,昭示出一段峥嵘过往。

途经摩崖石刻,绝壁上有诗《坦山万年岩叙》,溢美之辞甚焉。往前走,暗河里众人冲浪,前路愈加陡峭,有人畏难便往回走,家母亦如此,吾不愿错失良景,仍继续前行。至坑内,一片光明,与来时风光形成极大反差,万树千花点缀其中,花草斜逸,心旷神怡。

顺石梯而下,草木丛生,间有零星小花,一派生机。忽见其间,白练飘飞,薄如轻雾,细如帛纱,如幻如梦,美不胜收。

集秀、惊、奇、险于一体,万华岩也!

     

作品点评

作者以地质锤般的笔触凿开溶岩秘境,让张栻题刻的墨痕在钟乳垂帘间舒展成宋词平仄。霓虹泼洒处,石幔褶皱里窖藏的千年时光漫作琼浆,滴落成钙华池中荡漾的平仄韵脚。当"水下晶锥"以百年一厘米的速度镌刻地质史诗,冲浪者的喧笑恰撞碎了石堡残垣的喟叹——最惊艳莫过末章那匹白练,将整座溶洞的造化玄机抖落成飞瀑,水雾中浮沉着《山海经》残页与《水经注》注脚,终凝成半卷可听可触的时光窖藏。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或逻辑问题,或是存在抄袭行为,请在评论区不吝指出。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红萍

二审:陈琪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