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柯 | 郴州市第六中学观山学校学生
2025-03-24 10:00:18

李  柯

郴州市第六中学观山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李柯,男,汉族,2010年5月出生,现为郴州市第六中学观山学校九年级2205班学生。这位阳光开朗的少年以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诠释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生活中,他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坚持自我管理。每日制定学习与生活计划表,兼顾学业与体育锻炼,主动分担家务,并长期关注实政;学业上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态度,尤为对历史学及军事国防等领域涉及颇深,这位湘南大地滋养的少年,始终以"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为志向,在传承民族文化与拥抱时代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代表作品

郴州,非遗里的时光雅韵


参赛作者:李   柯郴州市第六中学观山学校

指导老师:王继兵(郴州市第六中学观山学校)


在湖南南部,有一座被时光偏爱的城市——郴州。它不仅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风光,更藏着众多韵味悠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项都承载着郴州千百年的历史记忆,散发着独特魅力,邀你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郴州的古街,唤醒了这座城市,也揭开了非遗世界的神秘面纱。

阳光透过窗户,在摆满木雕半成品的工作台上洒下斑驳光影,湘南木雕就在这里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工作室里,一位老师傅正专注地雕琢着手中的木块,他的眼神里透着专注与热爱,那神情仿佛木雕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我走近细看,只见他手中的刻刀在木头上轻快游走,木屑簌簌落下,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便初现雏形。老师傅告诉我,湘南木雕历史悠久,从传统建筑的梁枋、斗拱,到家居用品的桌椅、箱柜,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这些木雕不仅是装饰,更蕴含着郴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我拿起一件雕刻着“龙凤呈祥”的摆件,那细腻的纹理、生动的造型,让人惊叹不已。抚摸着这件木雕,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代工匠们在工坊里忙碌的身影,他们用精湛技艺赋予木材灵魂,让湘南木雕代代相传。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城市也热闹起来。我来到了一个正在筹备婚礼的村落,这里即将响起独特的嘉禾伴嫁歌。新娘和姐妹们围坐在一起,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不舍。“伴嫁歌是我们这里的传统,姑娘出嫁前都要唱,把心里的话都唱出来。”一位伴娘笑着向我解释。 歌声响起,起初是轻柔的吟唱,诉说着新娘对娘家的眷恋:“从小养到大,今朝要离家,爹娘恩情重,女儿难报答。”那质朴的歌词、悠扬的旋律,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接着,姐妹们开始唱祝福的歌,歌声变得欢快起来:“夫妻和和美美,日子红红火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歌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浓浓的温情。在这歌声里,我感受到了嘉禾伴嫁歌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郴州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承载着家族的情感与传承。

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我来到了一个古老的村落,这里即将上演一场神秘的临武傩戏。演出场地早已围满了村民,大家都翘首以盼。随着一阵激昂的锣鼓声响起,演员们戴着形态各异的面具登场了。他们的服饰鲜艳夺目,动作刚劲有力,伴随着节奏明快的舞蹈,演绎着古老的传说和故事。面具是临武傩戏的灵魂,每一个面具都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有威风凛凛的神灵,也有面目狰狞的鬼怪。演员们通过面具后的眼神和肢体动作,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站在人群中,被眼前的场景深深震撼,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祭祀现场,感受到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场傩戏,不仅是一场艺术表演,更是郴州人民传承千年的信仰与文化的延续。

这一天,我沉浸在郴州非遗的世界里,领略到了它独特的魅力。郴州的非遗文化,是岁月沉淀的宝藏,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郴州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虽然它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无数人在努力守护和传承。我相信,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更多人了解郴州、爱上郴州。

                   

老师点评

文章开篇点题,直接引出郴州的非遗主题,强调其承载的历史记忆与独特魅力,迅速抓住读者眼球。文章结构清晰,线索明确,对三种非遗的描写详略得当,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能引发读者对郴州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姜   朝

二审:陈   琪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