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丹 |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学生
2025-03-14 15:58:28

陈雨丹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陈雨丹,女,2012年7月出生,是华塘中心学校七年级一班的一名学生。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但家人的关爱和淳朴的乡村生活赋予了她善良、坚韧和积极向上的品质。她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在年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上学期期末考试,她的总分在年级排名第4名,其中语文成绩更是在班级独占鳌头,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代表作品

一碗砍肉粉 浓浓家乡情


参赛作者:陈雨丹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

指导老师:周佳琴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

清晨的华塘镇,空气中飘荡着米粉的香气。街边的砍肉粉店里,老板手起刀落,案板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新鲜的猪肉在刀光中化作薄片,落入沸腾的高汤中,瞬间卷曲成花。这是郴州北湖区华塘镇最具烟火气的画面,也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晨曲。

    砍肉粉的制作是一门艺术。选用本地土猪的后腿肉,肉质紧实,纹理分明。师傅的刀工讲究快、准、稳,肉片要切得薄如蝉翼,才能在滚烫的高汤中瞬间熟透。米粉是当天现做的,洁白柔韧,在沸水中烫上几秒便捞出,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弹性。高汤用猪骨、鸡架熬制,加入秘制香料,香气四溢。最后撒上一把葱花、香菜,淋上辣椒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华塘砍肉粉便呈现在食客面前。

    在华塘镇,砍肉粉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清晨,街坊邻居相约而来,围坐在简陋的木桌旁,一边嗦粉一边唠家常。砍肉粉店里永远人声鼎沸,老板与熟客之间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老规矩?""老规矩!"简单的对话中,透着浓浓的乡情。这里没有精致的装潢,没有繁复的礼仪,有的只是最朴实的人间烟火。

   一碗砍肉粉,承载着郴州人的乡愁。外出求学的学子,归乡的第一件事就是来一碗砍肉粉;远行的游子,最想念的就是这口家乡的味道。砍肉粉的香气,早已融入郴州人的血脉,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将郴州人的心紧紧相连。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砍肉粉依然保持着最传统的制作工艺。它不追求花哨的外表,不迎合浮躁的潮流,只是静静地守候在华塘镇的街角,用最朴实的方式诉说着郴州的故事。这碗粉里,有郴州人的热情,有郴州城的温度,更有我对这座城市最深切的热爱。


作品点评



      文章内容聚焦特色砍肉粉,从制作工艺、食客场景到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现。结构清晰,层层递进。语言生动,对制作过程的描写细致入微,如师傅切肉的 “快、准、稳”。将砍肉粉与乡愁、城市文化相连,情感真挚,充分体现对家乡美食与城市的热爱 。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姜   朝

二审:陈   琪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