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润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黄润,女,2010年2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九年级1班,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优异,多次位列年级前十,语文成绩优异,身为华塘人的她,从小就跟着父母在郴州各地玩耍,熟悉并热爱着郴州的每一片山水。
代表作品
郴山郴水郴情
参赛作者:黄 润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
指导老师:李丽萍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
“郴”字,独属郴州,这座被山水浸润千年的古城,仿佛造物主精心雕琢的翡翠,在湘南大地上绽放着温润的光芒。每一道山脊都是大地的诗行,每一条溪流都是时光的琴弦,共同谱写着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郴山以脊梁般的雄浑撑起楚南天宇,苏仙岭的晨雾中似乎仍飘荡着白鹤清唳。相传苏耽跨鹤飞升时,将母亲的绣花鞋化作漫山红杜鹃,从此这座海拔不过千余米的山岭便承载起楚地子民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山间嶙峋的岩壁镌刻着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哲思,那些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的苍松,恰似郴州人骨子里的坚韧——既能在春雷中舒展新芽,也耐得住冬雪的千钧重压。
郴水是湘江初生的模样,自九嶷山奔涌而出时便带着南岭的灵气。郴江如同碧玉腰带,将千年古城温柔环抱,秦观笔下"郴江幸自绕郴山"的咏叹,至今仍在江心洲的芦苇丛中沙沙作响。这脉清流不仅滋养出"天下第十八福地"的钟灵毓秀,更将老子"上善若水"的智慧化作郴州人的生存哲学。当晨光在江面碎成万千金鳞,摆渡人的木桨划开涟漪,分明能看见包容与进取在碧波中共舞。
山水相逢处,最是郴情浓。这里的人们既有峭壁的棱角,又具流水的柔肠,在丹霞地貌的赤诚与竹海林涛的幽深间,找到了独特的生命韵律。东江湖的晨雾里,渔人撒开的不仅是渔网,更是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千年夙愿;裕后街的青石板上,商贩的吆喝声与书院的诵经声交织成古今对话。当非遗长卷在瓦窑坪古渡徐徐展开,瑶族银饰的叮当与昆曲水袖的翩跹,正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绝妙和鸣。
这座被徐霞客誉为"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的城池,将山的脊梁化作城市风骨,把水的灵动画作人文血脉。当高铁穿山越岭带来新时代的跫音,郴州人依然保持着采药人辨识百草的细致,传承着打铁匠千锤百炼的匠心,在山水写就的古老诗篇里,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瑰丽章节。
作品点评
文章文采斐然,对 “郴” 字内涵及郴州山水人文挖掘深刻。以丰富传说、诗词典故增添底蕴,如苏仙岭故事、秦观诗句等。语言灵动,善用比喻、拟人,将山水人格化。结构严谨,从山、水到郴情,展现城市魅力。结尾结合时代,凸显传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姜 朝
二审:陈 琪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