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婧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彭博婧,女,2010年10月出生,是个土生土长的郴州少年,就读于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她自幼热爱自然,常常穿梭于郴州的山水之间,莽山的森林里有她探寻的足迹,东江湖边有她嬉戏的身影。这些经历让她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也培养了她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
在学校,她是语文课代表,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尤其喜爱诗词,每逢征文比赛都踊跃投稿。日常学习中,她勤奋好学,通过大量阅读积累词汇,不断提升写作能力,还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打磨自己的作品。不仅如此,她热心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向邻里收集郴州的民俗故事、古老传说,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
代表作品
湘南明珠,魅力郴州
参赛作者:彭博婧(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
指导老师:石淑芳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的千古词句,为郴州蒙上了一层诗意的薄纱,勾起了人们对这座城市无尽的遐想与眷恋。郴州,这颗镶嵌在湘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凭借灵秀的山水、温润的人文风情,撩拨着每一位游人的心弦。山的巍峨、水的灵动、情的绵长,相互交织,共同绘就了这片土地优美而悠长的壮美画卷。
踏入郴州,连绵起伏的山脉宛如巨龙蜿蜒盘踞,莽山无疑是其中最为磅礴的一条。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拾级而上,只见山峦叠翠,林海茫茫,各种植物肆意舒展身姿,古老而神秘的物种在此繁衍生息。清晨,薄雾笼罩,给雄伟的莽山披上一层轻柔的面纱。登上山顶,连绵不绝的山峰尽收眼底,山风在耳畔呼啸,让人不禁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
如果说莽山是郴州的脊梁,撑起了这片土地的雄浑气魄,那么郴水便是它灵动的眼眸,赋予了城市婉约的气质。湖面宽阔,水天相接,一色澄碧。渔夫撑着乌篷船悠然前行,划破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那一圈圈的波纹,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温柔吻痕。碧波荡漾,湖水轻摇,仿若一位岁月的讲述者,低声呢喃着古老的故事。不远处的山峰,像是贪恋这一湖碧水的温柔,将身姿倒映其中,与天空中悠悠飘荡的云朵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乘舟泛于湖面,清风拂面,水波轻漾,仿佛真的踏入了诗画之境,内心不禁涌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悠然,尘世的纷扰都被隔绝在外,只剩这片山水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郴州的迷人之处,不止于山水的钟灵毓秀,更在于这儿温暖醇厚的人情。郴山、郴水孕育出独特的郴州文化,也滋养了浓厚的郴情。夜幕降临,热闹的香火龙舞为夜晚拉开了欢乐的帷幕。舞动的香火龙在烟火映照下,周身熠熠生辉,那跳跃的火光,像是生命的律动,也像是希望的延续,承载着郴州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在东江湖畔,渔民们与湖水彼此依存。湖水孕育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也以赤诚之心守护着这片水域。每至傍晚,渔舟缓缓归岸,渔民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他们的笑颜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散发着温暖而质朴的光芒。莽山脚下,村民们与山林朝夕相伴。他们深知山林的珍贵,用心保护着这片绿色家园,而山林也慷慨地回馈给他们丰富的物产。平日里,邻里间情谊深厚,每当哪家遭遇困难,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守望相助的温情,正是郴州人情最独特、最动人之处,彰显着这片土地独有的人文魅力。
“星溪山水间,郴州共欢颜。”郴州,宛如一颗隐匿在湘南大地的璀璨明珠,以其独具一格的山水风光与质朴醇厚的风土人情,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展现着自身的迷人魅力。攀登莽山,能领略山川的雄浑壮阔;漫步东江湖畔,可感受山水的婉约灵秀。置身其间,既能沉醉于如诗的山水,又能感怀至真的人情,实在是令人心驰神往。
作品点评
文章笔触细腻,描绘精妙。对雾漫小东江的景色描写细致入微,动静结合,如雾的姿态、扁舟的驶来等,画面感十足。融入个人思绪与感悟,从学习的倦怠到对自由的向往,自然且深刻。结尾升华主题,富有哲理。语言优美,诗词引用恰当。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姜 朝
二审:陈 琪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