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俊伟
苏仙区良田镇人民政府公务员
功在人民 建功新时代
参赛作者:邓俊伟(苏仙区良田镇人民政府)
在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一块“功在人民”的牌匾,牵出了一段70年前良田镇廖家湾村民抢修铁路,为解放全中国贡献力量的红色故事。它是历史的见证,记载了村民们爱国护路的奉献精神,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在1949年解放前夕,粤汉铁路遭到国民党军队严重破坏,全线被炸毁桥梁38座,其中郴州境内漳河、小溪等桥梁损毁特别严重。中央军委要求铁道部“务必于年底前京粤路线直接通车,及时供应解放大军”。军令在前,时间非常紧迫。
当时,良田镇廖家湾村后龙山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树林,种有松树等3000余棵古树,茂盛挺拔、遮天蔽日。当时村里定下规矩,任何人不准破坏这片祖辈们留下的树。为守护这片林,村里还在山里建造了一间简易房,专门让守山人住。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把古树林看得比生命还重的良田人,为了及时抢通铁路支持新中国解放事业,一致同意捐献出后龙山上的3000多棵参天古树,用作抢修桥梁的原材料。
村里还组织70多人参加砍伐和运输工作,附近的村民也赶来帮忙。那段时间,良田镇的山间小道上,到处可见抢修铁路的运输队伍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在沿线村民的支持下,铁道兵团战士日夜奋战,1948年12月29日,粤汉铁路全线修复通车,顺利完成了“抢修铁路 解放广州”的历史使命,而这一切,在漳河大桥纪念碑上都有明确记载。广州解放后,为表彰良田镇廖家湾村群众爱国爱路精神,铁道兵团将“功在人民”匾额赠与廖家湾村民。
岁月不居,时间如流。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的粤汉铁路变成了现在穿越良田镇而过的京广、武广高铁,不变的是我党我军和人民之间的浓浓鱼水深情。“功在人民”的牌匾,承载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承载的更是共产党人为建设一个新的中国前赴后继、赴汤蹈火的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群众的心。这一方匾额上的“功在人民”四个字,诠释着的也正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道理。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相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党员干部定能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像70年前粤汉铁路所见证的那样,人民爱党,党爱人民!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良田镇早已不复当年的贫穷落后面貌。良田镇党委政府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打造出了一条完整的环保建材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使良田镇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交通便捷、风光秀美的全国千强镇、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镇内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正所谓“物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良田镇的发展,正是由于一位位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共产党员、基层乡镇干部的共同努力,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人民群众,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他们追求乡村振兴、万邦团圆的中国梦,他们更专注于实现富强、兴国安邦的强国梦。
百年风华,以梦为马,时代梦的起航,为我们增添了奋斗的新动力,指明了前进的新方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功在人民,我们更应建功新时代!本着新的历史站位,本着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负韶华,在建设伟大祖国的新征途上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 “功在人民” 牌匾为切入点,生动展现 70 年前村民捐献古树抢修铁路的红色故事,彰显党民鱼水情。结合当下良田镇发展,凸显党员干部扎根基层为民奉献,阐述党员干部应传承精神,立足新时代为民建功,观点鲜明,富有感染力 。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或逻辑问题,或是存在抄袭行为,请在评论区不吝指出。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吴 娜
二审:李艳艳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