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邓承阳
湘南学院附属小学学生
母亲河的蝶变
参赛作者:何邓承阳(湘南附属小学)
指导老师:刘 鸽(湘南附属小学)
郴江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穿越郴州城区,静静的滋养这片土地。沿着河畔漫步,你会被她秀丽的风光所吸引。清晨,当阳光透过薄雾,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唤醒了沉睡的郴江。河畔的杨柳低垂,宛如少女的秀发随风轻舞。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郴江河又换上华丽的晚装,两岸灯火倒映水中,如梦如幻,仿佛星河落人间。偶尔有黑天鹅荡漾其间,划破水面的平静,留下一道道涟漪。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郴江河低语的诗篇,那是大自然的赞美诗,也是家乡的摇篮曲。每逢周末,市民们喜欢沿着河边的步道散步、骑行,或者在公园里放风筝、做运动,尽情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听爸妈说,二十年前,郴江河并不是现在这样的美景,河水曾经被污染,水黑黑的,带着腥味,上面到处是居民丢弃的生活垃圾,饭盒,牛奶瓶,塑料袋等等,终于在新世纪到来的前一年,一场洪灾给郴州人民带来了重大损失。郴州人民意识到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开始采取行动保护水环境。他们治理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筑牢防洪堤坝,开展河到清淤,同时推广护水节水知识,人意识到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大家共同努力,郴江河变得越来越美丽。
郴江河,流淌在我心中的一首诗,陪伴我成长,启迪我思考。她用她的故事告诉我,生活可以如此宁静而美好,人与自然可以如此和谐共生。我愿做一名小小的护河使者,用实际行动守护这份清澈,传承这份美好,让郴江河的故事永续流传。
作品点评
这篇《母亲河的蝶变》以"过去-现在"对比架构叙事,通过"黑天鹅划破水面的涟漪""三代人接续努力"等细节展现郴江河从"臭水沟"到"生态长廊"的蜕变。全文情感真挚,既有历史沉重感又有生态自豪感,符合小学生"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或逻辑问题,或是存在抄袭行为,请在评论区不吝指出。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周 峰
二审:吴 娜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