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珲
郴州市同福小学学生
参赛作者:
林中之城,红色郴州
参赛作者:黄俊珲 (同福小学)
指导老师:唐庆妍 (同福小学)
我的家乡郴州是个会讲故事的城市!这里的大山像绿毯子一样绵延,人们都叫它“林城"。但最让我骄傲的,是这里藏着许多像红五星一样闪闪发光的故事。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沙洲村参观。在青砖老屋前,徐解秀奶奶的铜像正抱着半条旧棉被。讲解员阿姨说,1934年有3名红军姐姐借宿在这里,临走时把唯一的棉被剪成两半送给老乡。现在村里还留着她们睡过的竹床,床头的红星木雕都磨得发亮了。我踮着脚摸了摸那半条被子的复制品,粗布摸起来刺刺的,可心里却暖暖的——原来这就是老师说的"鱼水情深"呀!
爸爸告诉我,郴州还有很多这样的"红星故事"。在宜章县的湘南起义纪念馆,我见过朱德爷爷用过的煤油灯。1928年那个寒冷的正月,他和陈毅叔叔带着八千多人,举着火把走过我们家乡的山路,最后像溪流汇入大海那样奔向了井冈山。展柜里陈列着农军自制的松树炮,炮身上还刻着五角星,让我想起课本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句话。
现在的沙洲村可美啦!清澈的滁水河倒映着白墙灰瓦,游客中心飘着艾叶糍粑的香味。我看到好些戴草帽的叔叔阿姨在广场听课,老师说这里要举办全国农民老师的比赛,让更多人记住红军留下的温暖。每次走过村口的红军桥,我都要数数栏杆上的99颗五角星——大人们说,这代表红色精神永远流传。
我爱我的家乡,不仅因为这里有雾漫小东江的仙境,有苏仙岭的云海,更因为每片树叶都在沙沙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在湘南的青山绿水间,在这座“林中之城”,永远跳动着温暖的红五星!
作品点评
这是一篇以童真视角活化红色叙事的文章,"刺刺的粗布""磨亮的木雕"等触觉描写让历史可触可感。情感在"暖暖的"体悟与"数五角星"的稚趣中自然流淌,将宏大精神细化为生活意象。整体风格如林间清溪,既有"松树炮刻星"的庄重,又含"艾叶糍粑香"的烟火气,历史与现实形成诗意蒙太奇。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红萍
二审:吴 娜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