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宣羽
湘南学院附属小学学生
郴江,流淌在血脉里的乡愁
参赛作者:段宣羽(湘南附属小学)
指导老师:刘 鸽(湘南附属小学)
郴江悠悠,千年如梦。她如一条蜿蜒的银色丝带,将我的乡愁紧紧系住。每当夕阳西下,江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时光仿佛也在这江水中流淌,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郴江,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是这片故土的灵魂所在。
我从小生长在郴江的岸边,耳畔常常响起江水轻轻拍打岸石的声音。儿时,我常跟随祖父来到江边垂钓,祖父总是会在每次钓竿下水时,缓缓地对我讲述江水的故事。他告诉我,郴江是郴州的母亲河,孕育了这片土地的文明。江边那条古老的青石板路,是古代商旅往来的茶马古道。我常常在脑海中想象,马帮的铃声曾在江畔回荡,商贾们背负着茶叶、瓷器,踏着这条路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祖父的话语带着岁月的沉淀,像一粒粒种子,在我心里深深扎根。
如今的郴江两岸,建起了生态公园。每到傍晚,市民们在这里散步、跳舞,享受着现代生活的美好。古老的郴江焕发出新的生机,它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也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期许。站在江边,我常常想:我们这一代人,既是历史的传承者,也是未来的开创者。我们要让郴江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让乡愁的根脉永远深植在这片土地。江水依旧在流淌,带着历史的回响,奔向远方。
郴江,流淌在血脉里的乡愁,永远是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无论未来我走到哪里,这条江都将是我灵魂的归宿,在这片土地上,我将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郴州,爱上郴州。
作品点评
作者以"银色丝带"隐喻郴江,通过"祖父垂钓""青石板路"等细节构建乡愁意象,将秦观"郴江幸自绕郴山"的文学意象与苏仙岭传说自然融合。文中"生态公园"的现代变迁呼应郴江治理史,结尾"灵魂归宿"的升华则与郴州"第十八福地"的道教文化形成精神共振。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或逻辑问题,或是存在抄袭行为,请在评论区不吝指出。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周 峰
二审:吴 娜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