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宣齐|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
2025-03-11 11:52:06

   宣齐

    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任宣齐,男,2012年2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林邑中学。他踏实勤奋,学习上进,态度端正,多次获得校“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少先队员”荣誉。他勇于尝试,在学校的数学学科比赛、地理手工比赛、语文诗歌创作比赛荣获一、二等奖。2024年,他在郴州市中小学“红心向党·争做强国少年”主题阅读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代表作品

旗帜飞扬,翱于九天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参赛作者:任宣齐(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教师:文明月(郴州市林邑中学)

寸寸丹心皆为家国。

——题记

小学时,每每在升旗仪式上见到飘扬的红旗,虽觉肃穆,但总缺乏具体的实感,不知红旗为何如此红,不知星星为何高扬其上,只知道这是新中国胜利的“旗帜”。

直到上了初中,有一本必读书籍《红星照耀中国》,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当时翻阅到时便不由自主地读了出来:“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整个世界。”这是作者斯诺在书里留下的话。

我用手不停地摩挲这行字,终于,在新的升旗仪式上,我双眼注视着飘扬的红旗,旗帜上是革命战士的脸庞,我目光灼灼地盯着五颗星星,浮现的是革命中、战火里,纷飞炮灰中灰扑扑的战士们向前冲的闪亮的眼睛,坚定而明亮,像夜幕上永远闪亮的启明星。

1936年斯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顶着战火、顶着舆论,来为自己捕捉一个真实的画面,为不明真相的旁观者叙述一个公正客观的故事。

我随着斯诺的冒险来到陕北,毛泽东大开基地大门为斯诺介绍当时当地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与对抗日战争的看法,斯诺看到一位平易亲切且有着远见的领导者,听到在风雨飘摇中被欺凌人民的反抗呐喊声,触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革命道路的最前头有着一位岿然不动的挥旗者。

我翻着历史书,看到那时的中国是绝望的中国,是无望的中国,是令无数人心如死灰的中国。无数的华夏儿女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但领导者有着看破局势的慧眼与猛于虎豹的雄心,大手直指挽救中国的道路——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书中,我似也随着红军跋山涉水二万五千里长征,走荒地,过泥潭,渡湍流,爬雪山;吃树皮草根,饮泥浆血水。我竟也不由得摸着屋外粗糙的树皮,想象着,雪天里,年轻的战士们是否饮着雪水咽下在当下也算难得的树皮草根;想象着,雪山上、泥泞中、湍流里是否留下战士们的身躯。但我也想着,底下身躯是冰冷的,而一片赤心一定是炽烈地让人动魄。

他们何曾畏惧流血牺牲?只是隐隐之情俱系华夏,寸寸丹心皆为家国!红军头顶红星,心向人民。他们不怕艰难,无畏流血,只因为他们坚信,中国这头暂时沉睡的狮子,正在苏醒,将会呼啸于世界,震撼于世界!在战争上稚气的脸庞会迈向刚毅,用不寻常的青春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我不禁为自己刻下一个座右铭:云程发轫,踵事增华。纵然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我们要始终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星将照耀雪山,照耀草地,照耀中国的每一片土地。

作品点评

这篇征文主题鲜明,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小作者以《红岩》中的江姐等革命先烈为例,展现了革命者坚定的信仰和大无畏的精神。文章结构清晰,先描绘了1948年中国的历史背景,为江姐的出场做铺垫;中间详细描述了江姐被捕、受刑等情节,引用了“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等话语,生动地展现了江姐的英勇和革命意志;结尾联系现实,强调传承红岩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文中还引用了夏明翰、文天祥等人的名言,丰富了文章内涵。整体来看,这篇征文展现了小作者对革命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先辈精神的敬仰,也体现了新时代初中生传承红色文化的担当,令人深受触动。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或逻辑问题,或是存在抄袭行为,请在评论区不吝指出。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陈华英

二审:吴娜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