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彤
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
观少年之志,展少年之骨
——读《小英雄雨来》《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参赛作者:欧阳彤(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教师:文明月(郴州市林邑中学)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风清于老风声。读了《红星照耀中国》,我的目光与情感被里面的”红小鬼“牵引着。这是红军里几百名十一岁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年,来自中国各地,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称呼为“红小鬼”。
读来胸中堆积不散的情感,我想和大家讲一讲这群”红小鬼“。
在书中,我看到他们是长征路上在途径点召集而来的,他们与其他长征战士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太小了,有的才十岁出头,最大也不超过十六岁,我比对了现在的我们,他们应该与我们一般坐在教室里,响起琅琅书声,课间与同学打闹,最调皮的事也不过是课上多讲一些话,最烦恼的事也不过是每次考试的成绩。但是他们会坐在敞亮的教室里,回到饭菜热乎的家庭中,散步在靠湖的公园旁。
可他们穿着比他们的身体大一倍两倍的军服,边走边用肥大的袖子揩着鼻涕,而后对同行人露着看得见微黄牙齿的笑容。他们是艰苦的,可是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的。我看到有人常常会问他们整天整天的行走,问他们走过泥泞的草地累不累,问他们爬过险峻的雪山难不难,问他们渡过奔流的大桥怕不怕。他们却总拿着大人们的话语回答:“我们革命青年不能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想到我们面前的任务。如果要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如果要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
说到这,我不由想起小学时读过的《小英雄雨来》。雨来和妈妈冒死拖住特务救杜绍英时,我记得我害怕得心脏好像要跳出胸腔,生怕小雨来陷入危险;雨来成功将鸡毛信送到杜队长手中,我又昂头挺胸,似乎是自己送到的一般感到自豪;最危险的一次,小雨来误闯入敌军中,我恨不能从时空中伸出手去救他。雨来总是对加入八路军有着急切的心情。在我眼中,他已经是了,他永远像一名真正的八路军一般,机智聪慧,勇敢无惧。
小雨来与“红小鬼”一样,给我内心带来熄灭不尽的火。
我没有华丽的辞藻,想歌颂,又觉得笔墨单薄;想诉说,又觉得言语匮乏。我想我用尽笔墨也写不出那时翻涌不断的红色热浪,说不尽那时他们心中坚定不移的革命热情。
少年之志,翱翔于革命路上,少年之骨,奔涌于后人心中。
吾辈也愿以青春热情,铸就新时代的风骨。
这篇读后感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小作者通过对比“红小鬼”与现代少年的生活,突出了革命年代少年的艰苦与乐观,以及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文章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与《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联系,展现了少年英雄的志气与骨气,结尾处升华主题,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传承红色精神的决心。整体来看,文章思路清晰,情感充沛,展现了小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新时代责任的担当意识,令人深思。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或逻辑问题,或是存在抄袭行为,请在评论区不吝指出。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陈华英
二审:李艳艳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