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好!铁岭报告!⑦】能源逐“绿” 发展向“新”
2024-09-30 17:53:12


初秋铁岭,晴空万里,微风不燥。


9月23日,大唐铁岭500兆瓦风电工程昌图金山二期150兆瓦风电项目现场施工火热,机器轰鸣中,风机吊装、铁塔立桩等项目施工同时进行。

 

大唐铁岭500兆瓦风电工程是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5.44亿元建设的重点能源项目。工程包括开原庆云堡200兆瓦风电项目、昌图金山二期150兆瓦风电项目、昌图宋家街150兆瓦风电项目。3个项目同时发力,有序推进风机桩基础、集电线路铁塔基础浇筑和风机吊装工作,年底具备投产条件。届时,我市新能源风电项目将迈上新的台阶。


作为曾经闻名全国的“煤电之城”,我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传统的能源大市。如今,锚定“双碳”目标,我市立足资源禀赋乘势而上,以新能源产业为主攻方向,抢跑“风”“光”“氢”新赛道,深入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示范基地建设,高质量交出了能源转型发展的“绿色答卷”。目前,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328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达42%,位居全省第4位。


昌图金山二期15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现场

抢抓机遇

能源转型优势尽显动能强


风力发电机组在山间“捕风为电”、光伏组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储能电站源源不断蓄电储能……今年以来,随着我市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陆续建成并网,全市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向“绿”向“新”而行,铁岭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


我市地处“三北”风带,形成了辽北丘陵风能特有的先天条件,以风、光、生物质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资源,让铁岭成为了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新能源品类较多、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地市。立足资源,借“风”发展,现如今,铁岭大地随处可见蓝天白云下迎风而动的大“风车”……41座集中风场、17座分散式风电,国家电投、华电、华能、大唐等30余家大型风电企业相继落户,全市已建成并网风力发电258.74万千瓦。风能,给铁岭这座传统能源城市注入了新活力。


我市多地风力发电机组林立


而对于新能源企业,尚未开发的风光资源更具吸引力。目前,全市尚可开发的风光资源总量1500万千瓦,域内风电场年发电时长可达3400小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发展新能源产业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


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外界如何看得见?新能源转型之路如何走?铁岭反复思索,创新实践,最终在探索发展中找到了更加清晰的定位:着力打造能源转型发展示范基地,锚定从“煤电之城”向“千万千瓦级源网荷储基地”的创建目标,全力推动“四个转型”。


路径清晰,步履铿锵,硕果累累。全市新增200万千瓦风电7个子项目总投资139.1亿元,目前,完成风机基础161基、风机吊装60台、13台风机并网发电6.5万千瓦,累计完成投资34.3亿元;昌图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开工建设;国电投铁岭200兆瓦钠离子储能电站被列为国家试点;吉能开原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列入省新型储能项目……一系列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不断为铁岭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辽宁新兴佳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全面布局新能源市场

聚指成拳

打造产业转型发展新优势


握指成拳,合力致远。


今年,为切实推动我市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市发改委有效整合对接域内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企业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38家单位资源,推动成立市能源转型发展产业联盟,以打造铁岭绿色发展新引擎为发展方向,通过整合资源、促进合作、推动创新,实现地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绿色升级,打造我市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新优势。


联盟如何发挥作用?如何立足平台推动成员单位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几个月前,市发改委集中利用2个月时间,精心设计了以“聚焦‘双碳’目标探寻转型路径 找准产业定位服务转型发展”“破茧转型谋定位 产需对接促发展”“绿色发展促转型 减污降碳增质效”“打开光伏阳光宝库 助推产业融合发展”为主题的共4期“半月坛·半日谈”活动。各县(市)区代表、10余个市直相关部门及华电辽宁、清河发电、大唐国际、鹏辉新能源、中电环保、开原吉能、明阳集团等近50家企业参与活动,聚焦我市能源产业转型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分析机遇挑战,谋划战略布局,探索发展路径,提出政策建议。活动中,共收集整理亟待解决问题16项,已结合工作实际分工到责任部门,制定具体工作举措推动解决落实。


“当前,随着央企深化合作、深化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进清洁能源强省建设等系列叠加机遇的涌现,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重要‘风口’。我们将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汇聚力量,全力服务一批大型新能源项目投产达效,持续为我市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市发改委总工程师王聪说。


2023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铁岭行”活动举行

集群延链

走出铁岭特色发展新路子


进入“十四五”,我国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布局了7个清洁能源基地。作为松辽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岭新能源产业也因此上升到国家战略。


面对央企加速布局、省直部门全力支持的发展机遇,我市立足实际、主动出击,筹备第二批负荷新能源一体化项目,着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明确目标任务,优化产业布局,建基地、育集群、延链条,全面加快发展与新能源开发相适应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以企业为主体,支持区内外技术交流合作,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铁岭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相较于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风电、光伏产业,这几年,我市又将发展眼光放在了前景尤为广阔的氢能产业上。纵观当前全市新能源产业,可谓“风光”正盛,“氢风”徐来。


角逐新赛道,发展氢能产业决心有多大?铁岭用行动说话:


总投资2.55亿元的辽宁华电铁岭25兆瓦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已投入商业运营;总投资22.1亿元的辽宁华电(铁岭)绿色氢能装备制造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2.5亿元的IGBT全控型制氢电源项目设计工作已经开展;总投资39.58亿元的辽宁华电(调兵山)绿氨绿甲醇示范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有望于10月开工建设……面对氢能产业发展新风口,我市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产业优势,以“绿电制氢”加快引进投资方形成氢气制造、氢气储运、燃料电池、氢能装备等全产业链发展布局,拓展氢能在储能、交通、工业等多领域应用,不断壮大铁岭市氢能领域产业链。


“我市依托国家‘松辽平原清洁能源基地’、辽宁省‘两个一体化’的政策,通过离网制氢制氨制醇系列高载能项目的实施,预计新能源开发每年增加200万千瓦以上,项目本体及配套设施将带动150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为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提供了市场需求。目前已形成集“风光氢储”开发、制造、运维全产业链发展态势。”王聪说。


未来,我市将按照“风光氢储一体化”思路,最大限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风力、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推动氢氨醇产业落地,配套储能设施建设,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赋能铁岭振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